玳瑁

书法创作的器具与材料有哪些这个视频讲的太


书法的器具与材料

文/吴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书法而言,“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毛笔,是产生书法线条丰富多彩的最重要工具。与书法美的表现息息相关的器具材料主要有笔、墨、纸、砚,即所谓“文房四宝”。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其工具材料皆各有其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聪慧的国人创造了大量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精美的文房器具,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毛笔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书法器具,书法作品中千姿百态的线条都和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有关。正是有了毛笔,书法才有了完备的技法体系。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书写文明历史的国家,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彩绘即有使用原始毛笔的痕迹,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已有毛笔涂朱的甲骨实物,这是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这是连云港尹湾汉墓中的毛笔、墨、砚台等。毛笔形制小,锋颖锐利,适合于简牍书写,并有书刀,汉字删字源于此。有纸时代写经错字用雌黄涂改,故有信口雌黄一说。魏晋至唐宋,毛笔的制作工艺很大发展。唐宋制笔业以当时的宣州为中心,“宣笔”主要是用兔毫制成的紫毫笔,唐代宣笔在选料和技艺十分高超,盛行的鸡距笔锋短毫健,广受推崇,价如金贵(唐斑竹管镶牙笔)。宋代除宣州的诸葛笔外, 的还有徽州的汪伯立笔,在当时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羊斗岭砚(即龙尾砚)并称为“新安四宝”。“湖笔”元朝崛起。这是毛笔制作现场。毛笔诸多种类中,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使用最多。紫毫笔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属于健毫笔,适合写小楷、尺牍类书法;狼毫也属健毫笔。用途与紫毫相类,适合书写中、小型字,如临写王羲之书法。但毫颖不长,难以书写大字。羊毫柔,清以前书家较少使用。毫毛较长,可写大字。若与纸墨配合得当,亦能表现丰腴柔媚、刚健挺拔等不同风格。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笔的选用,历来有“尖、齐、圆、健”“四德”之说。在实际学习书法时,还要根据书写的体势、风格,选择不同的笔,如瘦硬劲健的小字行书,宜用健毫(如狼毫、紫毫),丰腴圆润的大字,可选柔毫(如羊毫)。笔的大小根据所书字的大小选择。 笔的保养也很重要。新笔应以温水泡至笔锋全开洗净。毛笔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洗净之后,将笔毫吸干理顺,悬挂阴干。除毛笔外,硬质材料用于书写古已有之。如山东大汶口的原始汉字形体是刻划于一种陶尊上的。距今已有年武威出土的西夏竹笔在设计及造型上和近代和现代钢笔笔舌、笔尖制作工艺相类。墨在中国文化中的突出地位,不仅因为它用于书写,还因为它的文化内涵。史前的彩陶纹饰留下了原始用墨的痕迹,殷商有墨书陶片,春秋时代已经把墨用于书写。汉代开始出现人工制墨。五代以前,制墨业的中心在北方,唐末五代以后重心迁移南方徽州,遂得名徽墨。南唐后主李煜时,李廷珪所制的墨“黄金易得,李墨难求”(图南唐李廷珪墨)。宋代文化繁荣,造墨业发展迅速,张遇、潘谷等许多杰出的造墨能手纷纷涌现。元代徽墨生产得以继续和发展。明清时期,徽墨达到了其发展的盛期,形成了歙县与休宁二大派别。清代,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如图)、胡开文这四家制墨先后盛名一时,后人称之为“四大墨家”。墨的选择与使用选墨一般以质地细洁,色泽黑亮,胶质适中,上砚无声者为佳,或使用书画墨汁如“中华”“曹素功”“一得阁”等。我国古代书画的高度成就与书画纸质量的提高有密切关系。中国书画艺术主要载体是宣纸等手工纸,这类纸既有托墨的功效,却又易于吸收水分并很快晕化开去,而正是通过创作者通过毛笔对纸墨的驾驭能力,使笔、墨,特别是纸, 发挥其独特功能,达到心手双畅、纸墨生辉的艺术效果。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汉字的载体曾用甲骨、岩石、钟鼎、简牍和缣帛等。甲骨、岩石、钟鼎等都不便于大量文字的记录与传阅。汉至唐传世的书法绘画多用麻纸,皮纸产生后很快成为主要的书画用纸,唐冯承素摹《兰亭序》、北宋李建中《同年帖》用的是皮料纤维纸。北宋生产竹纸,传为东晋王献之所书《中秋帖》实为北宋米芾临本,所用纸笔均与晋时不同,纸张即为竹纸。明代纸的产量高,质量好,花色品种也多。宣纸也大显于世。中国书画艺术主要载体是宣纸等手工纸。纸的发明是对文字载体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变革。从东汉起,纸开始用于书写。汉至唐近千年间传世的书法绘画绝大多数用的是麻纸,以楮、桑等树皮为原料的皮纸产生后很快成为主要的书画用纸。古代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水、植物纤维和纸药。宣纸之所以具有那么多特点,主要由于它采用独特的原料—青檀树皮与燎草。中国手工书写纸中的佼佼者是安徽泾县的宣纸。按用料配比不同,可分为棉料、皮料、特净三类。按性能又有生宣与加工宣之分。适宜写毛笔字的纸还有毛边纸、毛太纸、元书纸和其他各地手工书画纸等。除纸外,适宜书法创作的载体还有绢等织物。大约殷商初期,砚即粗见雏形。汉代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唐宋以后,砚由单一的书写用具而发展衍变为集绘画、书法、诗文、雕刻等一体的艺术欣赏品,成为世人珍爱的宝物。其他常见文房用具。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中,被誉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这四宝是最基本的工具,多种多样的辅助文具也是文具家族必不可少的成员。如临池挥毫时,毛笔如何搁置,如何清洗;用水如何存储,如何滴注;颜料如何调和,如何分隔;纸张如何镇压,如何裁割等等,都有功能合适的各式器具。这些辅助文具陪伴着书写工具的出现而相继面世。唐宋以前重于适用,质朴形拙;宋以后,讲究观赏,质精形美。用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玳瑁、水晶、珐琅、玻璃、陶瓷等多种。通常较为常见的有笔筒、笔架、笔洗、臂搁、水丞、镇纸、墨床、印盒、印泥、印章等。千姿百态的文房器具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艺术形式,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成为高雅名贵的艺术珍品,它们和文房四宝一起,相互辉映,组成了一个绮丽多姿、清新雅致,有浓厚特色的文具世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与掌握一些器具材料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吴勇,江苏常州人。江苏省书协理事,江苏省直书协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侨联华侨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硬笔书协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硬笔书协执行主席,南京市青年书协主席。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法家园微店

中国书法家园

书法资讯抢先知晓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0843.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