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时与饰手指尖的艺术品九月首饰护甲套


白癜风的身心健康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24/6188559.html

手指尖的艺术品

自古文人描绘女子时总是少不了对女子手部的描写——“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腰若流纨素,指如削葱根。”“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对女子纤纤玉手的赞叹。有这样一件首饰,留存于指尖,极具辨识度与时代感,它就是护甲套。流连婉转间,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了一抹绚丽的身影。

《甄嬛传》剧照

嵌宝护甲套

护甲套的由来

随蓄甲之风应运而生

护甲套又称护指套。蓄甲之风盛行,护甲套应运而生。护甲套不仅能够保护精心蓄养的指甲,还能够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精美华丽的护甲套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关于蓄甲之风,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一书中,据记载:战国时韩国国君韩昭侯周围的侍臣,都蓄着长甲。可见蓄甲之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在古代,地位很高的人,无论男女,都会留长指甲,来凸显他们养尊处优,无须劳动的事实,借此来彰显他们尊贵的地位。

《甄嬛传》中甄嬛剧照

关于护甲套,我们见到最多的是在清宫剧中,剧中所有的后宫妃嫔们都戴有护甲套。那么护甲套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现已知最早的护甲套是吉林省老河深地区出土的汉代金护指,它是一块极薄的金片,按照指甲的长短剪制成一个类似甲片的形状,甲片的尾部留有一个狭条,狭条弯曲成螺旋状,粗细可以调节,简练而实用。

汉代金护指

醇亲王的两位侧福晋李佳氏和刘佳氏手部都带有护甲套

《甄嬛传》中皇后剧照

护甲套的兴盛

清代新盛

护甲套虽起源于汉代,但在清代的使用程度达到顶峰。护甲套在清代这般兴盛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清代后宫的妃嫔们极爱蓄甲

指甲非常脆弱,稍不留神,就会劈裂折断。对于后宫的妃嫔来说,想要蓄留一根完整长指甲,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与相当大的精力,因此她们会选择在手指上加罩一个套筒,起到保护这种细长指甲的作用。不同身份的人佩戴护甲套的数量是不一样的,除大拇指需要灵活不受限制外,其余各指均可佩戴护甲套,往往身份越尊贵的妃嫔,佩戴的护甲套越多。

《甄嬛传》中华妃剧照

清代满族妇女犹爱盛装

多变华丽的高耸发髻,琳琅满目的发饰,华丽贵气的马蹄袖服饰,以及独具特色的花盆底鞋……从头到脚,怎能少得了清代满族女子所重视的手呢~从审美角度来说,护甲套的出现同样符合满清女子盛装出席的搭配,并逐渐向精美、高贵的趋势发展,使护甲套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有一位护甲套的 拥护者,相信大家都认识,她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画像

从遗留的历史影像中也常常能发现护甲套的身影。据《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书中讲述:“慈禧爱留指甲,尤其是一双手的两个无名指和小手指,最长可达七八寸,当然其他如拇指、食指、中指也爱留指甲。为了修饰保护好这一双手指甲,每天要用温水浸泡和用剪子修理,并特制了各色指甲套,戴罩在手指上,切切实实地保护好,以免受到外来损伤。给慈禧特别加工定制的指甲套有镂空嵌丝珐琅的,也有纯金的,名贵至极。”慈禧太后护甲套的形制也彰显了她尊贵的地位。相比一般的护甲套,慈禧的护甲套上雕刻的图案非龙即凤,所用材质也都是顶好的。

护甲套的材质

各式各样的指甲套

金质护甲套

玳瑁护甲套

玳瑁嵌珠宝花卉护甲套(清)

护甲套的材质有金、银、铜、玉、玳瑁等,常运用镂空、錾刻、镶嵌、花丝、珐琅、点翠等工艺,华丽精美。护甲套的花纹样式繁多,有俏丽清新的植物花卉图案、也有象征美好寓意的组合图案、还有直抒胸臆的文字图案。

花丝嵌珠护甲套(清)长10厘米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花丝嵌珠护甲套用细金丝编织焊接而成,上部弧形,套环图案上缀五朵兰花,兰花以珍珠串和红绿宝石组成,兰叶为点翠装饰。整个指甲套做工精细,富丽华贵。

护甲套的现代演绎

汲取灵感

护甲套虽然华美精致,但其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的步调,也不适合款式简约风格西化的服饰。如今,除了在博物馆、历史影像资料和电视剧中,我们很难看到护甲套的存在,但是时尚的宠儿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从护甲套中汲取灵感,变成了装饰在指尖的戒指。

指甲戒

美不会限制于任何形式的装饰,头饰、项饰、腕饰……指甲同样是我们可以发挥想象的地方。时至今日,护甲套已不再使用,也不再具有身份的象征意义,但是对美的向往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手指尖的艺术品

如果您想

深入学习珠宝知识

了解珠宝前沿资讯

珠宝玉石矿区实地考察学习

专业团队免费为您答疑解惑

请联系

何雪梅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1120.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