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海骈文选
秋日與楊軍書(註一)
旅雁驚飛,寒鴉成陣。碧梧兩行,清溪一泓。況乃淡雲天氣,高秋時節,信可樂也;柏葉樽酒,菊花清韻,固亦有焉。或縱情於風煙,或結盟於鷗鷺。東籬采菊,聊為元亮之歡;面城閑居,且適安仁之樂。看雲對酌,雖無新豐之美酒,臨溪賦詩,則有金谷之佳句。惠連恭請,如何如何?康樂怡顏,幸甚幸甚!
一九九二年年九月十七日
註一:楊軍,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貴州大學中國書院教授,中國音韻學會秘書長,博士生導師,李曄先生入室弟子,精經史小學,尤精於音韻學,著有《七音略校注》《韻鏡校箋》。
吴若海书法
上李先生(註一)書
今學尚廢弛,舊章隳頓。清風不作,鳴鳥蔑聞。荀卿勸學之篇,俱成往矣;韓愈敦師之作,貽笑當時。余以七尺微躬,雖處輿臺之下;青霞奇氣,寧讓王公之家。四季靡失,偶習六藝之學;三餘無廢,嘗覽百家之書。赴業之情,若斯而已。而經師彌遠,墳籍難尋。餘豈不砥礪其懷,僶俛加志。今方欲慕鴻儒之湛德,揖君子之高風。必不以賤子才疏,孺人學淺,使登堂無日,窺室何期。春愛夏樂之時,秋嚴冬哀之際(注二),志學之愧,載結寢興。
一九九三年七月八日
與李正君書
士居山中,塊然廓然,煢煢獨立,雖有覃言,惜乎無人賞愛。遂使精金美玉,等同於頑石;檜柏雪松,仿佛於柴草。然大丈夫身處逆境,當遍覽四海,襟懷天下,徜徉於寰中,悠遊於八表。彭王舍紱之緒,燕處超然;康成讓爵之高,抱負遠矣。凝神釋形,抱樸守中,近道親德,去奢向儉,可得沖和之氣。君以為何若?
二零二二年一月六日
觀東坡居士寒食帖銘
驚聞苦雨,知是寒食。對之惆悵,嘆惋不息。服臆終朝,契闊盡日。嗟彼蘇子,或以嗚咽。隴水淒清,秋風蕭瑟。格高岱華,志遠潁泌。精絕蔡邕,老邁蒼頡。龍采霞飛,龜文針列。遠岫曖清霜,空庭舞廻雪。何不薦龍鸞,此是最神筆。
一九九三年七月三日
吴若海书法
狂狷頌
——答田家軍
一生佯狂顛倒,不理世事。形醉終日,心遊萬裏。不拘小節,但存大禮。不顯不隱,不倫不類。有時務先生過其寒舍,而責之曰:“生醉不能至醉,醒不能極醒,濁不能盡濁,清不能罄清;道無道,名無名,言不言,行不行;豪邁不及山賊,靜定不如野僧。不知生意欲何為爾?”狂生對曰:“山賊是實淫,我乃意淫;僧人是坐禪,我乃參禪;聖賢是勸世,我乃憫世;智達是警人,我乃恕人;俗流是務實,我乃平實。有何為哉,有何不為哉?!”時務先生復曰:“生亦一隱者乎?形貌似隱而神不能隱,不亦偽乎?口若長河而心無歸處,不可鄙乎?身處一隅而志遠八表,竟有以乎?”生不答,唯抱膝微吟。於時有鳥暮歸,嚶嚶山林。星垂地際,月在天心。生復邀時務先生,晤言斗室,對酌清夜。看流螢款款而飛,聽枯葉蕭蕭而下。生作歌曰:“神有天遊,故不能隱;形無常住,故不屑隱。於方便處,輒施忠信;於無心處,偶遺痕印。山河為誡,風月是訓:青史無辜,小子惟慎。”
二零零八年四月七日
謝夢亦非為《夢幻交響曲》作序啟
說辨綜原(註一),肇浩歌之濫觴;論立幻界(註二),啟長詩於文海。至其辯同奔雷,筆搖江海之波;學比連山,文騰恒岱之勢。逸夢輕飛,寔為傑構;仙靈飄渺,的是玄音。竟使拙鼓瑟披覽,焚香擊節,長歌喟嘆,至於宵分而不能已。而先生每稱拙於詩界,數舉拙於文壇。惜乎拙詞采粗疏,難當宏論;才學淺陋,不稱高評。矧拙西鄙幽介,混跡邱樊;南疆愚夫,流落草野。雖塗鴉卌年,何足道哉?不期大賚臨而秋露滋,天賜垂而春霖降。每使拙感激於懷,不禁涕淋。嗚呼!拙嘗感於詩賦標格,歌吟榘範,失之年久而未能匡正,唯先生裁之。任之謹啟。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註一:見夢亦非《綜原:建造反向的更高世界》:“長詩與短詩在素養上的要求不同,長詩必須具備各方面的學科素養與完整的詩歌技藝,短詩則不必。因為這些理由,所以可以將長詩從詩歌中劃分出來,詩歌此後不包括長詩,長詩也不再作為詩歌中的一種。被劃分出來的部分必須給予一個命名,也許可以將這種文體命名為‘綜原’。”
註二:見夢亦非《綜原:建造反向的更高世界》:“長詩的目的與短詩不同,長詩的目的是理解性地創造另一個世界。”
吴若海书法
謝劉維揚贈白雲老人畫冊啟兼呈劉維湘胡世鵬諸君
空山明月,幽澗寒花,自是高人韻士胸中尤物;峭壁長松,玉階白鶴,則為藝匠畫師筆下勝境。是以畫虎畫犬,但昭心跡;雕龍雕蟲,以明志趣。孟嘉落帽,盡得風流;李白銜觴,堪稱奇士。而文通辭賦,少年極精;夢得歌詩,晚節尤健。《遊春》乃畫海之奇珍,不足貴也;《黑女》固碑林之逸品,又何羨焉。況乃大癡《富春》之圖,境界幽窅;天池《蔬果》之冊,筆墨淋漓。百代而下,蔚為奇觀者詎足數焉。賓虹作畫,老則老矣,而不能越前賢之雷池;義寧歌詩,妙則妙矣,而未得出古人之窠臼。苦鐵寫梅,精思巧慮,如大匠之運斤;白石畫蝦,銀鉤鐵線,似散仙之駕鶴。此則先代之逸韻,前賢之雅趣也。今有如蓮老人,白雲逸士。身處西南邊鄙之地,長居陋巷斗室之中。畫邁青藤,詩比蒼石。每如春英爭發,秋蟲亂響。其境也,風日清酣,川原淨麗。其格也,瀟灑出塵之態,超然高世之姿。其韻也,月出林杪,鶴飛天外。其趣也,野水閑雲,斷崖殘山。其婉秀,如倩女簪花,妖童靧面。其雄奇,如老將赴敵,賁育陷陣。運筆則蒼雄奇邁,落墨則揮灑淋漓。細勒精勾,呈金魚於几上;殘墨破毫,縱群山於壁間。巧思籬落,奇石奔突;老筆紛披,滄波浩蕩。遊霧數縷,懸絲絛於斷崖;崩雲一行,走蛟龍於長空。沿流溪澗,數筆即成;峭壁巉岩,一畫而竟。千里之景,宛爾目前;萬象之姿,琳琅筆下。寔巨匠之巧製,大師之逸品也。至於極天徹地,洞冥通幽。寓道心於煙霞,藏性靈於泉石。寧靜蕳遠,啟奧義於無形;樸茂天真,紹玄機於化境。衰年變法,含徐度黃;二次維新,超璜邁俊。遂使天地慘栗,江河愁悴。五日十日之奇,俱成往矣;三竿兩竿之妙,何足道哉。固其落落高標,亭亭孤詣。幽人雅趣,樹長松於堂前;君子清懷,綻梅花於嶺上。僕每欲流連斐什,而勝境不常;瞻謁潔操,而嘉辰已逝。豈不痛哉?!然而徐陵架筆,無待珊瑚;逸少裝書,不假玳瑁。劉公性邁嵇鶴,悠遊八表;情寄蓮花,清逸三界。可歎斯人已去,唯餘清芬;名山長在,永垂景仰。
二零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想象群山之心精品酒店與夢亦非啟
雲峰數點,等八方之遐賓;山澗一泓,瀉四時之精髓。精舍一二所,茅庵四五間。春鳥相鳴,狂花亂落;秋蟬鼓翼,林葉初黃。瓊筵乍開,對月清嘯;羽觴流轉,臨水長歌。歲月飄忽,山野糾紛。奇想千尋,演文章於宋玉,幽韻一脈,傳音聲於陽阿。夏則風泉瀯瀯,冬則玉屑霏霏,春英秋實,暮雨朝陽,長養心於四時,自怡情於萬歲。窺絕壑而流連,望長山而遷延,固能得鶴壽,享至樂也矣!
二零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吴若海书法
王萼華(註一)先生誄並序
辛巳三月,驚聞恩師萼華先生噩耗,悲痛欲絕,未能為先生守靈扶樞,深感我之不孝也大矣。追思曩昔先生教誨之情,輒終日寢食不安,此深愧於先生矣。已未八月,余春秋十有六歲,始識先生。時先生執教於貴陽六中,余每於課餘之時造訪先生,而先生不以餘寒賤,親授絕學。先生之於弟子,不論其賢愚貴賤,皆能循循導誘,極盡傳道授業解惑之事。是以數十年間,杏壇芬芳,則三千之中,必有賢俊,是以知先生教學之功也。壬戌仲夏,先生始任《貴陽地方誌》總纂,料理簡牘,恢弘經史,十數年而不能廢,堪稱貴陽方誌學界之泰斗。教授治學之餘,先生尤工於詩古文辭,兼擅書法,實為貴州有數名家。先生詩格詞格,遠追唐宋,其逸品佳構,猶驚鴻之掠乎沙洲,飛鷺之止乎芝岸。先生之書,各體兼備,尤精漢隸。其體勢飛動,氣格磅礴,每如飈風驟下,疾雨初歇,凝重沈著之間,則有書卷瀟灑放達之氣。先生常年神清體健,精力鼎盛。雖屆耄耋之年,猶能執巨筆而書擘窠大字,其風神奕奕,不讓韶華。不蘄值此光華照灼之時,聲譽巍隆之際,忽焉殂化,以疢長逝,豈不痛哉?余嘗聞賢哲西歸,川谷哀鳴;明智下世,風雨生悲。昔顏瑯琊(註二)作陶徵士(註三)誄,極稱其高潔曠遠。今倣其體,以誄先生。其辭曰:
大哉先生,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崇德雅操,峻節抗行。格高欲寡,志遠心清。與人無害,康惠(註四)信誠。曩昔少年,為我同胞,從戎赴旅,荷矛枕刀,絕塞歸來,猶憶射雕(註五)。性比璿玉,芳若桂椒。立志報國,幹雲氣豪。及至壯年,志沒身冤。運既坎壈,心實促煩。上惟王公,下懷黎元。雖處貧病,不忘民恩。悲夫先生,長思國本,教育為先。先生事此,三十餘年。吐絲琢玉,育木樹人。講堂僶俛,杏壇耕耘。奇哉先生,教學之餘,而工文藝。詩仰唐風,詞追宋意。書摩漢魏,尤工分隸。虎豹凝姿,鸞鶴吐氣。詩文小道,先生以為不足觀。傾其餘生,著述名山。料理史冊,心摩馬班(註六)。總纂筑誌,洋洋可嘆(註七)。嗚呼哀哉?惜夫其志未已,而仁者長終,智者已斃。伏生既歿,尹子亦逝。嗟我先生,同懷往世。長慕清曠,永嘉蘭蕙。子安罷嘯,伯牙斷琴。雲鬰高岸,風呼長林。寢門閟兮燈欲黯,泉路寂兮夜猶深。追音容於地際,銷魂魄於天潯。滂沱兮淚雨不能歇,嗚咽兮哀音不可絕。嗚呼哀哉?
二零零一年四月十日
註一:王萼華,貴州省 老詩人、書法家;《貴陽地方誌》總纂。
註二:顏之推。
註三:陶淵明。
註四:黔婁卒後謚康,展禽卒後謚惠。
註五:王萼華甞於大學畢業後參加遠征軍出征緬甸
註六:司馬遷、班固。
註七:嘆,讀平聲。
祭陳應啟(註一)文
維庚辰九月,吳若海、若傑、雷菲以野酌山羞之奠,敬祭於亡友陳君應啟之墓下,而為文曰:嗚呼應啟,來如木發,去若雪霽。我今緬之,水雲之際。爾汝情懷,生涯死涘。才嘯青天,忽歸泉裏。哀哉哀哉,心不能已!悲夫陳君,淑氣清芬,性同修竹,心擬白雲。悠悠琴心,侃侃斯文。嗚呼陳君,生死兩岸。我今徘徊,天日幽暗。近淚土濕,低空雲斷。屑涕終日,欷歔顧盼。嗚呼哀哉,尚饗。
二零零零年十月十五月
註一:陳應啟,貴州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專攻馬列理論,愛好音樂文學,尤喜彈奏古典吉它。年11月卒於急性胰腺炎,終年47歲。
——————————————————————————————
吴若海
字任之;自号西南酒狂;三十五岁后号南岗散人;四十五岁后号废庐主人、观山湖废士。嗜酒如命。爱诗如命。好书如命。人称当代刘伶。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先后出版了《吴若海诗文选》(三卷,分别为长诗选《梦幻交响曲》、抒情诗选《灵魂与风》、散文诗选《微尘.世界》),《南岗选集》(诗古文辞选)等,部分作品被多家国内大型文学刊物《诗刊》、《汉诗年鉴》、《扬子江》、《山花》、《贵州作家》、《中国诗词》等刊登。其作品包括现代诗、古诗词、寓言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创作有新诗集十余部;散文诗集三部;古文集、诗词集两部;小说、散文、评论若干。年被《诗家园》杂志收入《中国二十世纪民间诗人二十家》,人选作品为新箴言体四行诗集《倾听与随想》。年被收入《世界散文诗人大辞典.华裔卷》。自称新诗 ;小说第二;旧体诗词第三;古文第四,书法第五;音乐第六。年创办若海民间文化讲堂,至今已有六年之久,举办大小讲座余场(包括应邀到各高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举行的讲座在内)。年10月举办个人书法展。
声明: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注明个人信息。
经受今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