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ldquo千古人物系列rdquo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329.html

“学文先学史”,于是我们开启了“千古人物系列”。我们会陆续介绍部分文人的故事,让大家不是干巴地读他们的作品,而是结合生平来理解。

上期我们介绍了苏轼,那么本系列的第二位风流人物是谁呢?

一起来看看吧!

之前知乎有个关于李白的提问很有意思。

有人提问:

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整日游山玩水,他的钱从哪儿来?

一个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

其实一句诗就能解决你的疑惑,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寻常人家的孩子,有几个能见过白玉盘的?

一看就家境殷实,财力雄厚。

李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实在是个很特别的存在。

他游山玩水、饮酒作诗,却从来没有“缺钱”的烦恼;

他浪迹天涯、快意江湖,却心中仍存着抱负,壮志凌云;

他一心求官、四处干谒,却也狂傲不羁,让权贵难堪。

他到死都是轻狂浪漫的,像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

所以我们说李白是“仙”,是诗仙、酒仙、剑仙、谪仙。

他的一切都是那么浪漫自在,又充满矛盾。

谁让他是李白。

1

含着“金钥匙”出生

李白的身世是个谜。

有人考证说,李白的祖先居住在西域的碎叶城。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贸易往来相当发达,家里积累了不少财富。

李白对于父辈和家庭,一直讳莫如深。

《新唐书》说李白是西凉太祖李暠的九世孙,属李唐宗室,因先祖获罪流放,始终不敢明示家谱。

李白还有个别称,叫“李十二”。

因为他是家中第十二个孩子。

普通人养几个孩子就压力很大了,而李家有至少十二个孩子,可见这个家庭是相当富有。

李白小时候跟着父亲,从西域千里迢迢,来到四川。

在这里的青莲乡买了一块地,又租出去,自己靠着收租生活,很是滋润。

所以李白又号“青莲居士”。

2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不同于其他兄弟继承父亲的衣钵,在各地行商。

李白的心里,有一片更大的天下。

24岁的李白,带着一支笔,一把剑,朝着他的理想进发了。

他渴望比肩管仲、晏婴,谋帝王之术,做辅弼之臣,“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也许是碍于商贾子弟的不得科考的身份,也许是那份不愿与天下寒士分羹的傲气,李白选择了第三条路:干谒。

就是拿“诗”做礼物,给地方官员,以求得一官半职。

在“献赋”这件事上,他做的极为彻底,不管对象是谁,哪怕是中下层的官僚,他也把诗送给人家。若说李白“行贿”,他又只是送诗,从未送过膝盖。

李白有李白的傲慢,权贵自然也有权贵的偏见,所以他投出的这些诗,大多时候都没有回音。

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孟浩然,迎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

这段时间,他走过巍峨的高山,走过华彩的城池,他一路繁花相送,他一路纵马长歌,写下一首首千古的诗篇;

这段时间,他四处游历、四海为家,走到哪儿,有兄弟的资助,还有夫人的支持,也不愁吃喝。

但相对于世俗的财富,他更渴望才子的名声,光耀门庭,施展抱负。

3

理想的破灭

公元年,唐玄宗从一个励精图治的明主,变成了宠信奸佞的昏君。

偏偏就在这一年,李白走进了朝堂。

“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

那一年,李白长安看花,风光无限,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还亲手为他调羹。

李白自信满满,他觉得自己的抱负即将施展,雄心即将实现。

但现实却无比残酷——“翰林供奉”的职务,不过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只负责歌功颂德。

对治国典籍研究的再深刻,也比不上为妃子写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一只想在长安展翅的鲲鹏,却只能沦为笼里的金丝雀。

40多岁的李白,在理想达成的这一年,却感到了巨大的狼狈和无边的孤独。

让他低眉顺眼,奉承讨好?他做不到。

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放浪形骸,醉酒填词,意兴所至,叫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这般狂妄,朝堂如何容得下他?

不到两年,李白上疏请还山,唐玄宗也顺水推舟“赐金放还”。

从此,大唐少了一位壮志满满的求官者,多了一位放浪形骸的诗仙。

4

纵横天地外

离开长安的李白,开始了又一次漫长的游历。他寻访仙山名士,与杜甫、高适等人结交同游,留下了无数华彩辞章。

他延续了以往的习惯:终日与酒为伴,喝的大醉,只想回避现实,忘却凡尘烦恼。

但他清楚,酒不能消愁,酒醒后,愁云依旧万里凝。

他在理智与情感间徘徊,颓废与潇洒中挣扎。

5

藐视一切苦难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安史之乱席卷了李唐江山。

这时李白已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却还关心时政,一心想要报效国家。

恰逢永王到访相邀,他的雄心被点燃,欣然前往。

但这不过是一场夺权闹剧。不到五个月,李璘兵败身亡,李白以“附逆”罪流放夜郎。

此时的李白,已年近花甲,曾经的一切,好像一场繁华大梦。

他跌入了谷底,身上没有多余的钱财,身边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扶持。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样的大手笔,再也不见。

曾经的挚友高适是关押他的将领,此时却只想装作素不相识。

幸好,两年之后,天下大赦。

再看李白,沧桑已然不见,立马又变回了那个阳光少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曾经的苦难算得了什么?

只要船跑的够快,悲痛就追不上我。

这种“快”,不仅是重获自由后的畅快,更是藐视一切苦难的快意。

之后的日子,李白抱恙在身,却依旧潇洒,依旧浪漫,依旧喝酒,依旧舞剑,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前文简要梳理了一下李白的平生,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李白的一些TMI(Toomuchinformation的缩写,即"信息量太大")!

1

一生狂放爱旅行

//诗人中的“ 导游”: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盛唐诗人里,李白数得上是打卡 的旅行达人。

25岁只身离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大唐的领土上,任性地开启了自己的徒步旅行计划。

李白一生游历过新疆、甘肃、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贵州、北京、重庆等18个省、市、自治区,总共到过个州县,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

西上峨眉,东游天台,南达零陵,北抵幽燕,李白一生的总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相当于走完了一个长征。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湍急的三峡江流,沿着诗仙李白的足迹,大唐的旖旎风光跃然于李白笔下。

论打卡数量,论行程距离,还有才气加持,说李白是诗人中的“ 导游”,大家没有意见吧?

李白旅行轨迹图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作为重度旅行爱好者,李白一生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名山大川。比如:

在四川江油时期,他就遍游周边的名山古刹;

在湖北安陆期间,他与家人居住在小寿山、白兆山;

在长安时期,他也曾数次游赏终南山;

在东鲁期间,他虽然居住在任城,却常常去游赏泰山;

至于在金陵、扬州、会稽等地,他更是在山水之间尽情畅游,很少将自己的足迹束缚在虽则繁华却不免拘束性情的城墙之中。

李白曾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确,大都市不过是李白晋升仕宦的目标,能够真正令他身心愉悦、精神焕发的还是城市边缘的名山大川、沟壑林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李白一生游历许多名山,深受山水灵秀之熏陶,这便定下了他一生热爱自然、漫游山水的基调,也孕育了他自由奔放性格之根。诚然,没有做过大官,是他人生的缺憾,但也正是这些缺憾,成为他思索的起点,成为倾心山水的源泉,从而造就了一个“旅行家”,更成就了他的大好诗篇。

//大唐“自由行”代言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对于现代人来说,旅行是一直潜伏在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然而旅行归来,我们依然要面对现实生活。毕竟,人总要生存,有了眼前的苟且,才能去追求诗和远方的田野。

而在旅行这件事上,李白要潇洒得多。从25岁出蜀开始,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能去的中国之地,他差不多转了一遍。能跟他比一比每日锻炼步数的历史名人,前有司马迁、郦道元、玄奘,后有汪大渊、郑和、徐霞客、李时珍等。

可是这些人和李白的情况又不一样:

司马迁是为了搜集史料,

郦道元是为了考察地理,

玄奘是为了从印度搬佛经,

汪大渊、郑和是有政治任务在身,

李时珍是为了修药典……

都是为了工作,算出差。

李白没什么具体工作,也没什么明确目的。他四处游历,两句诗就表达清楚了:“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2

一生喝了50+吨酒,到底都喝了什么?

李白爱喝酒是人尽皆知,得意时喝酒、失意也喝酒,一个人喝,聚会也喝,甚至传闻 也是因为喝酒而亡。在李白+首诗中,光是提到喝酒的就约有首。这么爱喝酒,在中国历史上怕是能排个前三名了。

李白可以说是喝遍天下,从新丰美酒、兰陵美酒到西域美酒,从米酒、果酒到黄酒,不分浓淡、不分清浊,统统来者不拒。

那么问题来了,李白一生喝了这么多酒,他都喝了些什么酒,又喜欢喝哪些酒呢?

唐代的酒,总共可以分为三大类:花果酒,米酒和黄酒。

今天我们就从他的诗词里看看,这位唐代的酒仙大诗人都喜欢喝些什么样的酒。

▼花果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几乎只要说到美酒,都离不开上面这首诗。

这首诗中的美酒,就是葡萄酒。

作为大唐 ,葡萄酒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一般人都喜欢得不要不要的,更何况是大唐 酒仙呢?

在这么多酒中,葡萄酒怕是最出名的。自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之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很喜欢,李白更是捧着不肯撒手。

没到酒馆的时候,李白就已经嚷嚷着要“大干三百回合”了。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到了酒馆,李白整个人瞬间就high了,各种把持不住。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在没有喝酒的间隙,作为一名合格的酒仙,李白看到任何东西,都是美酒。

“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

桂花酒,李白在诗中就提到过一次:

“尧没三千岁,青松古庙存。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日色促归人,连歌倒芳樽。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

这首诗全程都在说景色和送别,写酒的两三句情感还很淡定,没说酒很贵,也没说酒很好喝,也没说自己的醉态和情感:

看样子李白不是很喜欢喝这桂花酒。

说到菊花酒,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句。

这句是孟浩然写的。孟浩然喜欢菊花酒,李白哪有不喜欢的道理?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菊花酒,是用菊花泡的酒,也有人直接在酿酒过程中加入菊花和枝叶。

味道比较苦,而这种苦味在李白看来,正好和心中的苦闷相衬。

也不知道这苦闷跟孟浩然有没有什么关系。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虽然是爱豆孟浩然的心头好,李白喝完还是忍不住哇哇说“菊花何太苦”,简直苦死我了!

这可以看出李白并不喜欢苦味。

从超级甜的葡萄酒,到比较甜的桂花酒,再到苦的菊花酒,看样子李白应该喜欢甜的。

而米酒和黄酒,全都是甜的,而这两种酒里面就有李白的 !

▼米酒

在唐代,米酒不叫“米酒”,叫“浊酒”“绿蚁”。

因为酒面上泛着酒渣泡沫,像蚂蚁一样,酒也不透明很浑浊。

李白在诗中这样写: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意思是,圣贤既然也喝酒,那我为何不干脆学圣贤,何必想着去做神仙呢?

简单地说就是,喝酒我开心。

上面诗中的这个“清”,就是清酒,清酒被比作圣人。而“浊”就是浊酒,也就是米酒,被比作贤人。

不过跟以为的不一样,这个清酒,并不是过滤之后的米酒,而是用大米反复酿造、过滤,是一种黄酒。

▼黄酒

黄酒是一种经过反复酿造、过滤的酒,浓度比米酒高,重点是,它是甜的。

唐代时黄酒有很多种,比如新丰酒、兰陵酒、金陵春等等,多数用地名来命名。

其中 的就是新丰酒和兰陵酒。

不过在说这两种酒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初课本里“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清酒”。

李白《行路难》里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看来这个清酒不仅能跟圣人相媲美,还很贵。

可能真的是因为有钱任性,李白非常喜欢喝清酒。一开心就要吃鸡喝酒: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一悲伤也要喝: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表面上他是在喝酒,其实是在炫。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像上面这些,“白酒”就是指清酒,而“漉酒”“渌酒”,则是清酒的一道酿造工序。

可以说,李白对于清酒有着很大的热情。

并且一说清酒,恨不得立马甩出他那克拉大钻纯金酒杯~

新丰酒和兰陵酒是黄酒中最 的两种酒。

唐代的文人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这两种酒。

因为新丰离京城很近,酒做得还不错,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京城里的文人们都知道新丰酒。

然而新丰酒非常珍贵,到什么程度呢?王维说:“斗十千。”

于是李白就兴冲冲拉着朋友去了。

“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

结果点了最贵的新丰酒,要了 的歌妓,却还是不开心。

看来这个酒虽贵,但是还不够好。好酒,必须能解愁。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款兰陵酒。

兰陵酒,顾名思义,是兰陵产的酒。对,就是兰陵王高长恭的那个兰陵。

这个地方酿酒的历史很久远,酿出来的酒也很好,专门装在玉碗里,甚至还有 色的光芒。

这种 色的光芒,证明兰陵酒经过很多次发酵和过滤,属于上等好酒。

不过它最厉害的不在于此,而在于一碗就能忘忧。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一碗就能让李白忘记长安的失意。

毫无疑问,这种一碗就忘忧的美酒正中李白下怀,李白也因为沉醉而写出这么自然流利的诗来夸赞兰陵美酒。

然而真正让李白发自肺腑深爱的酒,却是金陵春。为了金陵春,他都能“我与将军解战袍”。

金陵春是金陵产的一种春酒。

春酒是人们冬天反复酿造之后,春天时再喝的一种酒。在全国各地酿的春酒中,李白最喜欢的就是金陵春。

为了喝到金陵春,李白连自己的道袍紫绮裘拿出去换酒喝,这是有多喜欢金陵春!

重点是,李白居然还会羡慕别人拿它来宴请宾客:

“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

这样看下来,在当酒仙的日子里,李白喝的酒虽然多,但是真正喜欢的种类却只有清酒、新丰酒、兰陵酒、金陵春和葡萄酒这5种。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

一个高赞回答很有意思: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

李白以一己之力,融汇磅礴激烈的万千气象,上天入地,纵横古今。

他凭借强悍的生命力,从悲剧中挣脱出来,响彻天地,耀眼明媚。

自卑与自负,荣耀与挫败,浪漫与轻狂,功利与无求,多少极端在他身上淋漓展现。

他踏浪而来,酒醉入江,抱月而归。

两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少年”何其之多,但李白只有一个。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霜雪满头,却依然年轻。

所以千百年过去,我们依然深爱着李白。

谁让他是李白。

注:我们有绿色交流群,入群方式:

斑马麻麻机器人小助手一共有四位,分别是:斑马麻麻机器人小助手1、2、3、4,前三位均好友已满,勿加。“斑马麻麻机器人小助手4”目前还有空位:

斑马小助手

斑马麻麻:斑马是班妈的别称,即代表职场妈妈的意思。斑马麻麻有三位80后的职场妈妈共同建,专注科学育儿、倡导母乳喂养、研究亲子教育,宝宝用品测评与亲身经历的亲子游攻略,用实用的育儿心得陪伴大家一起渡过孩子成长中的点滴。

斑马麻麻

斑马麻麻联系及投稿邮箱:officemama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1567.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