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王翰的《凉州词》将葡萄美酒唱响古今。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葡萄酒是西方人比较喜欢喝的,因此葡萄酒也是来自于西方,如果你这样想可就错了。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我们中国的“葡萄酒”历史。
葡萄酒来自于西方的说法,源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公元前年,中国第一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于是便从大宛国将葡萄种子引入。大宛,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的塔什干地区,盛产葡萄、苜蓿,以汗血马著名。张骞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从事葡萄酒的生产,汉武帝对此事非常重视。在汉武帝时期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然而,张骞所带回来的葡萄叫做欧亚种葡萄,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生产的葡萄酒基本上都是欧亚种葡萄的后代酿造的。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始于《诗经》《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三首诗反映在《诗经》所描述的年前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采集并食用各种野生葡萄了。《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在约年前的周朝,我国便已有了人工种植的葡萄园,且知道怎样贮藏葡萄。
中国原生的葡萄统称山葡萄、刺葡萄等,都是野生葡萄。而最初的葡萄酒也并非人为酿造而成,古人将野生葡萄收货放置于陶器内,底部的野生葡萄腐烂后由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称之为“猿酒”。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这种“猿酒”口味较酸,不适合人饮用,才没有像欧亚种葡萄酒那样迅速发展起来。但对于古人来说,这样的葡萄酒也是一种“美味”了。因此就中国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史来说,中国也是世界葡萄以及葡萄酒的起源中心之一,甚至比国外的欧亚种葡萄酒要早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发展始于汉朝、兴起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盛唐、鼎盛于元朝、转折于清末。
自张骞将西域的葡萄及葡萄酒酿造技术引进中原后,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在两汉时期,葡萄酒成为当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上等珍品佳酿。据《太平御览》卷引《续汉书》云:“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剌史。”一个叫孟佗的人拿了一斗葡萄酒(约20升,合26瓶)的葡萄酒贿赂张让,结果换得了凉州剌史一职。这一历史典故说明在东汉时期,葡萄酒是相当珍贵的。
东汉末年,时局动乱,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也极度困难,因此葡萄酒异常珍贵。到了魏晋南北朝,葡萄酒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曹操、曹丕父子都特别喜欢喝葡萄酒。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种植张骞引进的欧亚种葡萄的同时,也人工种植我国原产的葡萄,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在《种葛篇》中有“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的诗句。
到了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喝酒已不再是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的特权,老百姓也普遍饮酒。《太平御览》记载,唐太宗贞观13年(年),唐军攻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酿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改良了葡萄酒的酿制(蒸馏葡萄酒)。新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更好,味道也更美,一时之间风靡全唐。李白十分钟爱葡萄酒,他在《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账底奈君何。”记载了葡萄酒可以像金叵罗(一种珍贵的盛酒容器)一样,作为少女出嫁时的陪嫁物,可见葡萄酒在当时已经普及到了民间,并且在民间广受欢迎。
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也是非常喜爱的,因葡萄酒不消耗粮食,便坚决予以有力地扶持,允许民间酿葡萄酒,而且家酿葡萄酒不必纳税,甚至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在当时,大都坊间的酿酒户,有起家巨万、酿葡萄酒多达百瓮者。可见当时葡萄酒酿造已达相当规模。
到了明朝,重农抑商导致葡萄酒这种带有浓郁商业性质的农副产品,不再受统治者喜欢,反而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使得粮食白酒成为中国酒液的主流。时至清朝末期,由于战争,葡萄酒业更是一度被中断。直到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建立起葡萄园,创办了我们现在很熟悉的张裕葡萄酒公司,再一次从西方引进了欧亚种葡萄并引进西方先进的酿酒技术,中国的近代葡萄酒生产才真正的起步。
葡萄酒在人类历史中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能舒缓疲劳、减轻病痛、消毒杀菌、美容养颜等等,适量饮用对人的身体是有益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