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四大洋”“四大海”珍贵水源
和北极狼、帝企鹅“并肩看展”
与“雪龙”号同航、与“蛟龙”号共潜
中国航海博物馆首个自然类常设展区:
“海洋展区”新装起航
关于大海的秘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极地科考的中国力量
极地科考是走向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
从年12月中国极地科考专家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开始,几十年间,中国极地科考势头越发强劲,上千名科研人员登陆地球两极,在海洋学等领域深入研究。
两个月前,中国最近一次也就是第12次北极科考刚刚圆满完成。海冰覆盖率大于80%,平均作业水深超过米,遭遇同时期-9.3℃的历史最寒天气……在神秘的地球最北端,科考队员们都做了什么?中海博新开放的“海洋展区”中就有这样一组展品,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的故事。
年7月12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从上海起航,历时79天,航程1.4万海里,于9月28日,终于顺利返回上海。
“雪龙2”号总长约米,宽约22米,设计排水量近1.4万吨,续航力达到2万海里,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于年7月交付使用。
“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模型
“雪龙2”号还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压泡沫杯子
一只普通的塑料泡沫杯,经过海底压强作用后会发生什么?
在科考作业间隙,科考队员们在塑料泡沫杯上使用水笔绘制了各种或纪念或祝福的图案,随后将杯子随设备一起下降到海底,经过米水压作用后,杯子的大小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
北极楚科奇海海底沉泥
采集位置:?85°21′N,°23′W
海底沉积物主要是洋流带来的陆源碎屑颗粒物,同时还含有大量的沉降生物碎屑和有机质,矿物组成多为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及黏土矿物等。科考队员采集的这些沉积物包含着丰富的环境变化信息。
北极洋中脊海底石头
采集位置:?85°39′N,85°46′E
水深:米
采集于北极加克洋中脊上的新火山脊,属于海底枕状玄武岩碎块,是地球洋壳增生和岩浆作用的直接产物。
南极磷虾
学名南极大磷虾,采集于南极宇航员海海域。
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旗
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共有队员名,这面队旗上可以找到每一位队员的签名。
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纪念封
纪念封上附有本次北极科学考察领队凌铁军、首席科学家李家彪以及船长朱兵的签名。
“海洋展区”对外开放
中国航海博物馆“海洋展区”现已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中国航海博物馆首次尝试打造的自然类展区,除了来自世界四大洋、中国四大海的海水,展区中还展示有帝企鹅、北极狼、斑海豹、玳瑁等约种海洋生物标本,以及“蛟龙”号、“雪龙”号等大国重器。
新展区起航,等你来打卡!
END
来源
中国航海博物馆陈列展示部
供稿
蔡亭亭
原标题:《探秘海洋展区丨来中海博看:极地科考的中国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