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的故事
自刻:宋词里的故事
温柔的“锦洞天”
李煜登基距离唐朝灭亡不过半个世纪。
当时藩镇割自立为王恃强凌弱的局面日益明显。
盘踞北方的后周在世宗柴荣的治理下日益繁荣。多次南征后已收复大部分失地。
南唐也只好向后周割地称臣。当时李璟还在世。名虽为南唐仍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其实已名存实记亡。已沦为后周的附属国。
南唐已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李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了。
到后来,公元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带兵南片北伐,开始了统一的进程。他的军队锐不可挡,小的诸侯国人人自危。
可是二十四岁的南唐国君李煜却毫不在意。日渐衰败的南唐国运,在他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因为他是个善良仁厚的君主,面对即将消亡的国家,他也没有挽狂澜睛既倒的能力。
他对臣民很仁厚,曾经亲自到监狱里办案,并且“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大臣钟谟曾这样评价这位南唐君主。——“德轻志懦”“非人主才”。
李煜的确没有雄才大略,没有能力治理国家。这和他多年来在皇宫看到的勾心斗角的宫廷内斗场面有关。
另外,他虽无意争夺皇位,但当时的太子李弘冀却疑心不减,常常对他施予的精神压力,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一临大事第一想到的就是逃避,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的消极态度。
面对北宋赵匡胤强大攻势。李煜并没有走富国强兵的斗抗政策。而以“量南唐之物力,结北宋之欢心”策略来应对。
在对外奴颜的同时,在国内的生活却极尽奢华。除了生活极尽奢华,这位多情的国君同时还拥有世上最令人羡慕的爱情。
李煜的妃子有“大周后”和“小周后”。大周后是娥皇。美貌绝伦。能歌善舞,而且精通音律。是个才女。
陆游曾这样评价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至于采戏弈棋靡不妙绝,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之妆,人皆效之。”
据说有一次娥皇邀李煜共舞,可李煜却给她出了道难题,说:“要我跳舞,除非你能马上为我谱一支新曲。”
没想到娥皇稍作沉吟,就挥笔写下了盛传一时的《邀醉舞破》。
另外,李煜爱好音律,曾收集残缺乐谱《霓裳羽衣曲》,因其残缺,故加以重谱。
可李煜总觉韵味不对。于是让娥皇加以整理。娥皇于是对乐谱加以考订谬误,增删调整,同时用琵琶弹奏,使乐曲“清越可听”。
李煜十分宠爱,因娥皇喜欢香风熏雾,于是便特地增设司香宫女,专司焚香。器具都是金、玉精制而成,数量很多。
除了投其所好外,李煜还发挥擅长写词的特长。为她写了不少词。
比如专门为其所作的名词《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此情此景,当时的后主李煜可能会自以为幸福堪比当年拥有“解语花”杨玉环的李隆基吧。
可惜的是当了没几年皇后的娥皇就得了重病,生病期间,妹妹“小周后”常常出入宫中。
当进的小周后婷婷玉立,正值豆蔻年华。而且才华与容貌都不输于大周后。
时间一久,李煜便与小周后相恋。一边是大周后重病在身,一边是李煜与小周后频频幽会。
当年李煜的一首艳词就是记录的这个情景: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娥皇于公元年病死后,小周后取代了姐姐成了李煜的皇后。
于是李煜且便携着小周后游遍金陵美景,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春天,他让人用百花把整个宫殿布置成“锦洞天”。
李煜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上;屋外则广植梅花,于花间设置数处彩画小木亭,仅容二人座。
每逢春盛花开,就以隔筒为花器插花,置于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号为“锦洞天”。
可是当时的南唐已是内忧外患,形势危急。一边是北宋大兵压境,南唐是屡战屡败。
最是痛心的是臣子们纷纷反水,好多都投奔了大宋。
虽然表面上李煜逍遥自在,好像过着“世上如侬有几人”的幸福生活。其实内心也是十分痛苦的。毕竟是一国之君,身处君位,虽不是治国安邦的料,但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可又无能为力,只好纵情洒色,来掩盖其内心的愁苦与寂寞。
当时的心境可以从他写的词《长相思》中看出来。《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有一说法是这首诗是因为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入宋未归而作。南唐臣子纷纷投宋,连自已的要弟弟也投奔了大宋,还有谁能为他分忧呢?南唐还能有什么指望呢?“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秋意无尽,苦涩难言。
亡国之际,等待李煜的只有无尽的等待与煎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