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生产要素中,什么最重要?对于创业者而言,一定是人。
基于非智力要素比如土地、能源、矿产等可以构建商业模式但通常不是创业者的机会。所以创业大多发生在格局不明朗、风险对冲不掉、活性比较强的领域。这就会导致对人的依赖增加,而对人的依赖增加就会进一步导致关键输入是非线性、不确定的,但对输出的要求则正相反,你必须给出线性可预期的输出。这种预期一般可以归结为:兑现吹过的牛,有好的远景预期。夹在输入输出中间的就是创业者,这就是创业者的窘境。并且是干挖矿这类工作所不曾碰见过的窘境。
1+1到底等于几
家里有一只玳瑁加上一只橘猫,那得到的2,其含义是什么?
家里有一只玳瑁加上一只橘猫,那得到得2的含义是什么?
上图这两只猫是独立个体,不存在相加的可能性,那所谓的两只猫就没有对应物。(白马非马问题)
两只猫只是在概念上的抽取了共性的存在,不对应实体。(共相)
并且猫和猫的差异不局限于皮毛,还有胆大胆小,敏捷还是笨拙,这就更导致没法加。(1有对应的精准含义,2没有)
如果我们把一个猫的全量信息,在全时空背景下做图,那它可能会像下面这样:
这种全量的时空特征才是特指的某个玳瑁或者橘猫。
这就是它们没法相加的原因。
从四维的角度看,我们习以为常的加减、大小、多少、宽严等的意义都被严重弱化。他们间的关系需要用另外一种逻辑来描述。对立统一其实是一种描述,但不止是这个,具体怎么描述其实不清楚,所以才有我们说的窘境。
猫都是这样,何况是人?
当这类体现在时空上的特征所对应的差异性变关键的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处置方式就会失效。失效就影响力量的形成和持续性。
为什么这事过去不关键?
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这事关键么?
不关键。
为什么?
因为每个人被彻底的版型化了,人的特征高度折叠,变成可线性计量的了。
每个人大致可以用吃喝拉撒、力气大小、努力不努力等来描述,然后加上统一秩序以及暴力做驱动就可以低成本的管理这些人。
这时候每个人的特征在时空上展开的话,会更像一条平稳、很少波动的线:
那时候人的自由度可能真的不如现在的猫。
科学管理的流水线本质上也是在去除差异性,然后做大规模组织管理。这对于生产、挖矿、运输等其实是有效的。
克里斯滕森的思考模型中有所谓价值观一说,他说的价值观可不是三观的那个价值观,而是一套利益分配的体系的基石,所以才要配上资源、流程。这套体系圈定了人的价值认知和活动模式,其实也是在圈定人活动的波动范围。
当强个体崛起后,每个人的冒出的那些尖刺和转折才是协同过程中价值的真正来源,麻烦就来了。差分度越大价值可能越大。过往的管理奴隶的方法可以获得秩序,但是相当于打掉尖刺,价值也就没了。
这就很矛盾。
保留尖刺和波动,你不知道他去那里,彼此间冲撞也可能导致巨大伤害;不保留那就不足以在变化频度加强的环境里面有所创建。
回避不了,想正面解决问题,那惯性的思维模式又不匹配。这些强大且活性的个体间不能用惯常的加减、上下等概念来描述。
于是形成了开头说的创业者的窘境。
输入是不确定的,但要把具有随机性的个体协同到一起,创造价值。这实质相当于必须在四维特征下做加减法。要求得到的不但是抽象的2,还有1个一个分散的1。
这问题超级难搞。难搞之处在于它导致信息量膨胀的太厉害,超过人的先天限制。
人的带宽
人的生物限制是指什么呢?
你一天就那么多小时,就能处理那么多信息量。看比听快,但即使全用看,一天能摄取的信息量,以文字来计算,也不过几十万字。
如果是奴隶那种,相当于把每个人产生的信息进行折叠,然后就容易管理。
但如果每个个体以及差异性就是价值,那就坏了。
人活动产生的信息会远大于管理者的带宽。
当你把主要精神专注于玳瑁的全部活动特征的时候,橘猫的特征其实就注定会被漏掉了。
做个总结,如果有价值信息,其量级在能处理范围内,那人是可管理的;在这之外人就是不可被管理的。
这时候人们会求助于授权,而授权的根基在于信任,如果社会的一般信任成本低,还好说,否则只能求助于泛血缘比如同学、同乡等。但这是假象,泛血缘可以是起点,如果没有合适的强化,那一定扛不住后面的各种挑战,团队就会崩。
一般性的理解总是回归到人性善恶、靠谱不靠谱,这是一个变量,厚道人会好一点,但批量性产生类似人性却不是纯粹偶然的。也是待处理信息量膨胀和信息处理能力失衡的结果。
个体修炼:看着行,其实是必要不充分
这事在过去是无解的,所以就看到各种花式重复。
里面蕴含着很多的根本矛盾,比如:信息量膨胀和带宽有限,版型化和VUCA(volatility,uncertainty,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