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被淡忘了的古代时尚单品首饰篇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古人特别是女性佩戴装饰品的习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到现在已数千年。千年的历史中有些首饰还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有些已经改头换面更换了模样或名称,更多的却从人们视野里消失,我们只能在历史的尘封中才能看到它们。

胜又称华胜,中间为圆形,上下各有一个梯形与圆相对。胜的造型来源于织布机上的一个构件。《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胜用于端正人的容貌,在汉代至两晋流行。《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而戴胜”两汉西王母画像、画砖多次出现西王母戴胜的图案。胜有多种样式,单一胜和多个胜拼接在一起的叠胜。叠胜从汉代起被演化为折叠胜的吉祥纹饰,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器物、建筑上,形状更简洁了,完全看不出最初的样子。

跳脱,钏的一种,也有写作“条脱”,一般少则三四圈,多则十几圈,像弹簧一样盘拢着,两端则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跳脱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饰於臂曰手镯……又曰臂钗、曰臂环、曰条脱、曰条达、曰跳脱者是也。”同样造型的还有鋜即戒指也称指镯或称,它有着与跳脱一样有缠绕多圈的样式。

跳脱金鋜

髻[jì],即假发,又称髢[dí]、髲[bì]、鬄[tì]。《诗经》中就有关于假发的记载“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周朝就有专门的造型师为贵族用假发装饰头部。汉朝后假发多做成发髻样式,主要装饰于颅后的垂髻和盘于头顶的高髻两类。魏晋开始,女性的假发样式形态各异,甚至有人为追求个性将真发剪掉而戴上假发。唐朝女性高耸的发式多为髻。

洛神和唐代女俑的假发造型

梳背,作为首饰使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良渚时代的玉梳背。商周时期依然流行,新增了骨梳,战国开始木制梳增多。梳背也从长方形向马蹄型转变。唐代后材质增加到金银、琉璃、玳瑁,梳背样式也多为半月式,与梳齿相连插于头发中。《捣练图》中的唐代美女头上插的就是梳背,有的还插了好几把。除了唐朝侧式的插法,还有一种立式插法,即元代《杜秋娘》图中的插戴样式。梳背对发量要求较高,发量少不太建议尝试。

侧式插法立式插法

霞帔坠,霞帔又称“霞披”“披帛”,形状宛如一条彩色挂带,是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样服饰,因颜色艳丽如彩霞而得名。宋代以后,霞帔被定为命服,常与凤冠相配,一般仅限于受诰封的命妇或贵族女子使用。霞帔下端多有金、玉等制成的坠件,可帮助垂坠,亦可为装饰,被称为霞帔坠。帔坠在宋朝以滴水样式最多。明朝样式增多,出现了复合多边形。

霞帔与霞帔坠

事件,若干小工具或小玩意分系于银链上,合为一副事件。事件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事件在唐代已出现,辽金时期长盛不衰,直至元明时期,很像今天钥匙链上的小挂件。

此外,除了常见的单股的簪外,还有多分支的擿(zhì)的作用与簪功能一样,用于固定发髻,材质有竹、玳瑁、骨质等材质。满族妇女梳头时所用到的重要首饰扁方功能与簪类似,一般呈扁平的一字形,也就是俗称的大簪。

虽然这些首饰或名称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们曾经在某时某地引领过时代的潮流,是当时人们特别是女性们争先追捧的首饰,一如我们曾经追逐过的流行单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3137.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