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带娃逛博物馆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


《秋庭戏婴图》“婴戏图”是以孩童玩乐情景为题材的中国绘画类型之一,是自宋代开始流行的重要画题,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苏汉臣的这幅《秋庭戏婴图》便是代表作。《秋庭戏婴图》是苏汉臣在北宋时期创作的的一幅绢本卷轴设色画,该画作原是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秋天的一个富家庭院里,两个身着锦衣的姐弟俩正玩推枣磨游戏的场景。这幅作品描绘相当精彩,苏汉臣以写实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北宋经济繁荣时期人们的真实生活场景,极具史料价值。宋徽宗素来喜欢搜集太湖石,高大的太湖石将画面分为两部分,芙蓉、菊花和鸭跖草的描绘透露了季节为秋季。画中量那个花纹繁复的黑色圆凳,为螺钿漆墩,螺钿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南宋存世的漆器不多,此画中的螺钿漆墩是重要参考;两个孩童发饰、衣服上的花纹,都画出了锦衣柔软的质料、华丽的质感;花丛边上的螺钿漆墩上,杂乱地摆放着其他玩具,可能刚才他们曾在花丛边追打嬉闹过,透过此画也可以看到宋时儿童的玩具: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与双碗缽,在圆凳一旁地面有一组小钹。更为精彩之处是姐弟俩正在聚精会神的玩着的托枣磨的游戏。推枣磨是古时的一种秋季时令游戏,在婴戏题材中经常出现。急躁的小弟弟全神贯注,衣领滑下了肩,显示出他顽皮、好动的外向性格;细心的姊姊耐心地照看着小弟弟,她性情沉静温和。两个孩子玩得着了迷,似乎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左上角有一题诗,是清高宗乾隆所题绝句: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讵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这是对苏汉臣此作最好的解读和肯定。苏汉臣功力深厚,使得孩童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正可谓是“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庆长假去到宝岛台湾,一定不能错过。知识点:作品:《秋庭戏婴图》作者:苏汉臣时间:北宋类别:绢本卷轴设色尺幅:.5×.7cm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秋庭戏婴图》是苏汉臣在北宋时期创作的的一幅绢本卷轴设色画,该画作原是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秋庭戏婴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兄妹两人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子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延伸阅读:苏汉臣,生卒年不详。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北宋时为画院待诏,南渡以后仍为画院待诏,隆兴初画佛像称旨,补承信郎。他是人物画家,擅画佛道、仕女,尤善画儿童。他的画师法刘宗古、张萱、周防、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画闺阁中仕女的意态.作品多婴戏图。他画的儿童,得天真活泼之趣。《宝绘录》说:“苏汉臣作婴儿,深得其状貌,而更尽神情。”据画史记载,他画过许多儿童画,如《婴儿斗蟋蟀图》《婴儿戏浴图》《戏婴图》《婴戏货郎》等。他的画作,今传有《秋庭戏婴图》《货郎图》《五瑞图》《击乐图》《百子嬉图》等。一图了解推枣磨的游戏规则:(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3351.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