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烦恼祛除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5779539.html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唯有董小宛比较特殊,她短暂的人生中,实现了从“无名流莺”到“教坊头牌”,再到“贤妻良母”的转变,后人评价她是“红尘世界里的一股清流”。其实,董小宛之所以能为后人津津乐道,不只为着她绝美的容颜、凄恻的爱情,还为着她琴棋书画皆工、诗词文赋皆晓的一身才情。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突出人物,代表了中国女性的智慧、勤劳,也代表了女性的美丽世界。
董小宛小像清周序绘
董小宛(年-年),名白,又名宛君,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皆因仰慕唐代诗人李白而取,明末清初南直隶苏州(今江苏苏州)人。通诗史,善书法,亦工绘画,人称“针神曲圣”,嫁与明“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为妾。
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一家小有名气的苏绣绣庄“董家绣庄”,董家是苏绣世家,颇有几分书香气息。刺绣是一种类似绘画的手工丝织品,必须以精美的图案为基础。所以,董家人在书法和绘画方面颇有心得,董小宛也不例外。董小宛自幼模样俊秀,聪敏灵慧,在父母的悉心教养下,诗文书画、针线女红,皆有涉足。八岁时就跟一班清客文人学诗、习画、作戏、操琴,琴棋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董小宛十三岁那年,父亲染疾而去,母亲无奈之下将绣庄的事全委托伙计去掌管。到了崇祯九年(年),绣庄因欠上千两银子而破产。
明董小宛《玉肌冰清图》局部
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小宛身上,为生活所迫,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以“小宛”之名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她凭借天资巧慧,容貌娟娟而名冠秦淮,被誉为秦淮旧院女子中第一流人物。她才貌绝佳的姿色,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热情好学的才情,曾引起豪绅商贾、文人雅士的追捧和明争暗斗。虽为风尘女子,但她洁身自好,鄙视权贵,巧与周旋,勇于斗争,后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董小宛赎身,与冒辟疆结成伉俪。入冒家之门后,闲暇时,与冒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他们诗书酬唱,举案齐眉,二人的结合,被称为“人间仙侣”。董小宛的《玉肌冰清图》上存有二人字迹,冒辟疆题诗在左,董小宛款识于右。
明董小宛《临孝女曹娥碑》局部
董小宛的书画作品传世不多,于书法而言,其曾临摹过钟太傅(钟繇,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的书法。董小宛初入冒家时,见到大文人董其昌所赠“仿钟繇笔意”书写的《月赋》,非常喜欢,往往一有闲暇,就拿来细品笔墨意蕴,着意临摹。单单临摹这一副字,她又觉得单调,不过瘾,于是“嗣遍觅钟太傅诸帖学之”。但后来发现钟繇与关羽不合,他的文章暗含贬低关羽的味道,而董小宛觉得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所以放弃钟繇的帖子,后临摹蔡邕的《曹娥帖》,原因是曹娥是孝女的典范,“日写数千字,不讹不落”,便练得一手积各家所长的绝妙书法。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回忆董小宛这段经历时说:“姬书法秀媚,学钟太傅稍瘦,后又学《曹娥》。余每有丹黄,必对泓颖,或静夜焚香,细细手录。闺中诗史成帙,皆遗迹也”。其实,关羽是忠,曹娥是孝,董小宛临的不是字,而是她认可并着意遵循的道德标准。
明董小宛《杜甫诗三首》扇页
冒辟疆有时事情冗杂,会令董小宛替其“书小楷扇,存戚友处”。董小宛书法擅小楷,她的蝇头小楷工整俊丽,笔精墨妙,精美绝伦,杜浚曾赞董小宛的书法“笔笔藏锋,字字欲舞”。可惜董小宛存世书法作品不多,而且生命短暂,后人难睹“字字欲舞”之作了。今有董小宛纸本楷书《杜甫诗三首扇面》,上有款识:“右录工部七律三首,应玉青贤姊雅属。董小婉。”董小宛在年方17岁时写的楷书秋闺诗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作品,上有款识:“右秋闺词十一首,崇祯康辰中秋日。”可知此扇面和诗文作于明崇祯庚辰中秋日,即年的中秋节,这一年是董小宛与冒辟疆认识的第二年,其所感所想无疑与冒辟疆有莫大的关联,因此对考证董氏与冒辟疆的感情经历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董小宛的书法俊秀,其小楷一派工整清秀,中正平和气象,用笔锋藏而不露,结字平正,毫端尽得古书家风神与精髓。细品诗境,感怀伤秋,可感受到在封建礼教重重束缚下一个弱冠女子追求自由的心声。
董小宛《小楷秋闺词自作七言诗十一首》
画作《孤山感逝图》在董小宛作品中珍稀度名列之最。上有其自题:“孤山回首已无家,不作人间解语花。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冰雪误生涯。曩与畹兰姊氏学画于水绘园,戏拈梅瓣贴扇。姊作枝干成之,巢民老人谓:如此写梅于古法中别开生面,极暗香浮动之致。曾制一扇奉彤章先生,一时传为吾园隽构。戊子残腊晴雪压檐,紫玄宫太公蜡屐见过,出示孤山感逝之作,命为补图。呼灯蘸墨,用煮石山农笔成此小幅。伊人云:逝寒华自荣,诵靖节先生句,觉与太公感逝之作同此凄丽也。董白。”虽为画作,从题识中也可看出其书法极其秀媚之姿。
明董小宛《孤山感逝图》
董小宛善画扇,尤善画桃花,落笔生姿,如吴梅村便写过一首《又题董君画扇》诗。董小宛留存于世的“象牙彩蝶诗词摺迭扇”,上绘八只栩栩欲飞之彩蝶,寓意“金陵八艳”,上有董小宛七言诗14首,其书法俊丽,笔墨精妙,每首都令人感怀绵绵。这个扇面题诗之多,寓意之丰,实属罕见,也凸显了董小宛睿艳动人的神韵。另有一柄玳瑁桃花扇也承载了董小宛的奇情雅趣。该玳瑁扇长24厘米,宽15.5厘米,扇柄用珍贵象牙雕牡丹花纹组合而成,扇上盛开的桃花应为董小宛所画经镂空雕琢而成,图纹为双钱纹,有数千个钱眼和凸雕盛开的桃花,红、黄、褐、白相间,布局整洁有致。背面题款为:“乙丑夏月青莲女史记(乙丑为年)”,字体俊秀美丽,小巧玲珑,雕刻剔透,桃花栩栩如生,人见人爱,入手使人心荡。这柄玳瑁镂空雕桃花扇,置书画艺术于一体,历史地再现了当年董小宛的书画风姿。不仅体现了董小宛的书画艺术才华,更因其随身携带而弥足珍贵。见其物而思其人,看到这把玳瑁扇,我们仿佛看到董小宛当年轻摇罗扇的优姿雅态。
董小宛物什玳瑁桃花扇
后因躲避清军,冒辟疆全家财产被洗劫一空,贫困如洗,董小宛仍不离不弃,想尽办法勉力支撑家计,殚精竭虑,积劳成疾,最后贫病而死,年仅二十八岁。在那朝廷覆亡,新旧更迭的动乱年代,董小宛这朵别具艳丽风采的奇葩,过早地香消玉殒了。董小宛擅书画,爱诗花,善调香,精女红,通书史,懂持家,“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时人惜如此好女,只留人间二十八载,后人叹如此佳人,竟不能自珍自惜,蹈情爱泥潭,终至早亡。究竟谁对谁错,值与不值,众说纷纭,她的一生是幸或不幸,欲寻答案不可道听途说,还要留待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