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诗仙李白的侠骨布衣情


说到李白,大家首先可能想到的是“诗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眼中的李白,也是时人眼中的李白。其次,大家可能想到绯闻李白。毕竟,他当年和杜甫、孟浩然的“三角恋”故事可谓世人皆知。杜甫痴痴的给李白写信,一封又一封。他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他说,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二首》他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冬日有怀李白》他说,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诸如此类等等,恕不一一列举,李白却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为此,现代人不知道引述了多少恩怨情仇。而今天我想说的李白,既不是诗仙李白,也不是绯闻李白,而是“布衣少年侠骨香”的李白。—1—何为布衣?百度汉语上有这样一条注释:图片来自百度汉语而诗学大家林庚(今天通行的中国文学史教材主编袁行霈的老师)在《诗人李白》一书中说:“李白终身是一个布衣。”“布衣的原意就是平民。”司马迁在《史记》里所强调要写的许多“布衣之侠”,正是那些出于民间的侠客们。《盐铁论》:“古者庶人髦老而后衣丝,其余则仅麻枲,故曰布衣。”所以布衣也就是庶人,或称平人(杜甫诗:“平人固骚屑!”),也就是平民。“当然平民既要参加政治,就必须通过知识分子,所以布衣传统上又是指中下层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说的。他们的政治资本就是对于统治阶级保持着对抗性的身份,因而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布衣(庶人)出身寒微,在社会上原没有地位,但是这些知识分子却反而为布衣的身份骄傲,不但在野时以布衣为骄傲,一旦在朝也还是以布衣为骄傲,这一点也就是封建社会中人民所称誉的骨气和品格,也就是布衣可以与王侯分庭抗礼的凭藉。而李白就是一介布衣。他终身都享有一种布衣感。李白的布衣感,是始终把达官显贵与升斗小民视作平等。在他心里,“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少年行》这种来自布衣的自豪感,正是李白诗歌中汪洋恣肆、纵横睥睨的骄傲感发源之所。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李白传》有这么一段: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李白言谈举止之中,闳中肆外于此,其布衣豪气,气干凌云。—2—何为少年?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坦言:“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他说:我李家小白啊,不过是陇西一个小小的平民百姓,后来在楚汉之地流浪。十五岁的时候我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有所成就,又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虽然我身长不到七尺,但志气雄壮啊,这可胜过了好几万人呢。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李白的少年之气,就在于他自始至终,都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中老年人的身份上去生活去经历。年轻的时候,他能够骄傲的说:“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白马篇》双鬓染白,他依旧骄傲,一如少年: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流夜郎赠辛判官》在两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从《诗三百》到清末民初,“少年”文学的确很多,但像李白这样,一生都活出少年意气的,极少极少。抛开那些英年早逝的少年天才们,李白可谓是诗中永远的少年。他的一生,都在印证:“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李白人生的少年意气,在很大程度上与盛唐气象密切相关。泱泱华夏,巍巍千年,只出了一个盛唐,也只走出了一个李白。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综合国力的巅峰时期,造就了李白一生的少年之气。这是文化的大发展大融合,这也是盛唐的大胸襟大气度。这就是,少年李白。—3—何为侠骨香?“侠骨香”来自李白的《侠客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他说,就算我死了,我的任侠之气骨,也香泽后世,不输于世上的英雄豪杰。李白是个天才型的诗人。像所有的天才一样,李白“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北史·傅永列传》)他可以青衫落拓饮酒成诗,也可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在李白的笔下,剑和酒一样让人心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无数个夜不能寐的日子里,他看着天上的明月,仰天大笑。饮一口酒,舞一把剑。“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烈酒并没有浇灭他心中的不平之气,反而愈加烧出他的侠骨丹心。在给好友李邕的信中,他这样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你别看我与时不遇,你别看我两手空空。你要知道,大鹏遇风而起,一去九万余里。你要知道,少年后来居上,也可手摘星辰。最后,以李白的绝命诗《临路歌》(疑作《临终歌》)来结尾吧。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李白。布衣。少年。侠骨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4717.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