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科普除了被吃,野生动物和我们还有怎样


当当当敲黑板上课了最近各位小朋友和小朋友的家长们可能被线上学习折磨的痛不欲生,我们这些不用上学也没有娃上学的吃瓜群众深(幸)表(灾)同(乐)情(祸),当然我们自己也不能放松学习的脚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推送吧!今天是野生动物与疫情系列科普的第二期,上回我们讲到什么是野生动物,没有读的同学请自觉复习一下科普

当他们在吃野生动物的时候,他们吃的到底是啥?,今天我们接着讲,除了被吃,野生动物和人类社会还有怎样的交集。

01

野生动物从哪儿来?

01

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进入人类生活,或者人类利用野生动物主要有两种途径:野外捕捉直接利用,或通过人工繁育养殖进一步利用

02

野生动物到哪去?

02

野生动物主要流向两个方向活体野生动物交易市场,主要集中于:

农(集)贸市场(宰杀食用野味,如竹鼠,果子狸,野猪;宗教放生)

花鸟市场(出售具有观赏性的宠物,如淡水龟,豚鼠)

动物表演场所(马戏团兽类表演;海洋馆鲸豚类表演)

科研科普教育机构(动物园进口旗舰物种)等

野生动物制品交易市场,主要集中于:

皮毛服装市场(如水貂,非法虎豹皮)

工艺品文物市场(非法象牙牙雕、砗磲手串、玳瑁镜框)

传统药用市场(穿山甲鳞片,熊胆)等

03

既然野生动物引发了多次传染病流行,那干脆就让它们别来了?

03

很多野生动物物种的经营利用活动,是在现行法律和管理框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在一些地区的生计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根据官方数据,国家林草局主办的《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可以了解到,年所有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业的林产总值为.4亿元。同年我国进出口野生动物贸易额达到42.32亿元。例如,长春市双阳区是全国闻名的梅花鹿之乡,养鹿业为该区鹿乡镇带来的人均收入达多元,占全镇人均收入的48%。可以说,在这些地区,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确实,在野生动物捕获、养殖、交易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问题,但是单纯的一刀切能够解决问题吗?

野外捕获:大都有害

野外捕捉对野外种群的影响 不必详述,很多本来广泛分布的物种被捕捉食用到极危(例如黄胸鹀),产值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建议直接禁止。

人工养殖:鱼龙混杂

从养殖过程和目的的角度,学者将野生动物的繁育养殖分为生产型养殖,驯化型养殖和保护型养殖,前两种已经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对来说危险系数较低,而且驯化型养殖则是各种安全问题与不法交易的重灾区,才是应该管控的重要对象。保护型野生动物养殖业主要以迁地保护为主要目的的野生动物养殖,目标是使从野外救护的动物能够顺利繁殖,扩大种群,同时为野外再引入提供储备。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中心主要属于这一类。相对安全的生产型养殖一般指已经驯化完全而且性状上有别于野外种群的养殖业,比如毛皮养殖业(狐狸、貂、貉),以及一些经常被用于食用的动物例如(鹌鹑、肉鸽、牛蛙等等),例如大家喜闻乐见的火锅里的鹌鹑蛋,口水蛙里的牛蛙,以及东北人 穿的貂。其实在这一类产业中,捕获野生的动物已经比养殖人工的性状差、成本高,所以产业发展一般不会对野生种群造成危险。这一类的养殖相对风险低,建立检疫机制、监管也相对容易,最重要的是,养殖户没有去野外捕捉的动力,所以不会把野生的混到家养的当中去进行买卖交易。驯化型养殖一般需要把原来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动物驯化为能在人工环境生长发育繁殖并提供产品,具有试验性、需要依靠野外种群,或者野外种群捕捉的成本更低等等。这一类型的突出代表是林蛙养殖业,林蛙人工养殖难度大,多半依靠野生环境,不好控制,为了维持产业运营容易产生大规模占用林地河流和以杀代捕,导致严重破坏该物种野生种群和其栖息地。不可避免的,这一类养殖在生产中就会亲密接触野生动物,加工和交易中也有很多潜在风险。

交易:一团乱麻

网络让交易更难打击随着网络电商的崛起及线上社交的普及,原本囿于地理位置仅在部分区域发展的野生动物交易从线下走向各地。消费者群体逐步扩大进一步提升了市场需求,也增加了执法监管的难度。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开启了关键字屏蔽功能,直接搜索“象牙、犀牛角”不但不会显示搜索结果,还会被立刻传送到阿里守护地球页面按头教育,可是依然有众多商家打着别名或谐音的擦边球继续贩卖非法制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5903.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