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没有张居正这服止疼药,大明帝国痛苦的


万历十年六月十六日,一代名相张居正去世,神宗皇帝御赐美谥“文忠”,并为他哀伤辍朝。

时隔四天,以御史雷士帧为首的言官团上书弹劾张居正。

昔日,受张居正压制的大臣,见雷士帧挑头,立刻跟着跳出来,悉数张居正的种种罪状。

奏折跟雪片似的,飞到万历皇帝的龙书案上。

这些人丝毫不顾及万历皇帝的感受,暂且不说万历皇帝与张居正那层微妙的“君臣兼师生”关系。

四天前,皇帝刚刚给张居正上“文忠”的高级美谥。你们跟他素有旧仇,是不是也得考虑一下朕的感受。

万历皇帝想:你们这班朝臣,岂不是逼迫朕打自己的脸吗?

但是没有办法,明朝的文官就是如此嚣张。

有人说,张居正长期把持朝政,犯下欺君罔上的大罪,应该抄他的家。

有人说,此贼应该开棺戮尸。

也有人说,太便宜他了,应该拿他的儿子抵罪,把他全家用锅煮了。

万历皇帝终究太年轻,廿一岁的他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与朝官对抗,他纤弱的肩膀尚无法适应整座大明江山的重量。

数天后,本来缺乏主心骨的万历皇帝,终于起草一封诏书,内容只有一个:

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群臣终于盼来这一天,听到圣旨后,他们弹冠相庆。

一时间,朝堂上欢呼雀跃。

一、

破鼓万人捶,墙倒众人推。

张居正死后,张家人结束“北漂”生活,迁回老家湖北江陵。

万历皇帝多少念及旧情,只是下诏书“整”张居正一个人,并没有对张家后人磨刀霍霍。

但听说张家出事了,各级官吏极尽所能地报复张家人。

皇帝只是让抄家,具体该怎么抄,并没有详细说。

于是乎,他们层层加码,对张家的制裁进行升级。

他们先是将张府围得水泄不通,一个活物也不放过。直到抄得一干二净,才把张家人轰出去。

家里的钱财食物被洗劫一空。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受不了这般侮辱,在家中含恨自杀。

儿媳妇高氏想要追随丈夫,结果自杀未成。因害怕活着遭人侮辱,自毁脸面,隐藏市井专心抚养儿子张重辉。

首辅大学士申时行怜惜80岁高龄的张母,给老人特批宅院一座,薄田十顷。

张家的活人都整完了,抄家者仍然不解气,他们想要兑现“开棺戮尸”的想法。

幸亏有人提醒说,你们不能这么干,张居正毕竟是皇帝的授业恩师。做得太过的话,岂不是将皇上陷于不义之地。

众人一想,似乎觉得道理,才悻悻作罢。

二、

从皇帝到群臣掀起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抄家运动”,到底收获多少?

江陵原住宅内,金二千四百余两,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玉带一十六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尚未清点。(明神宗实录)

从明神宗实录记载来看,数额不小,确实够诛九族。

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张居正受到抄家者的栽赃。实际从张府抄出白银一万七千两,黄金两千四百两。

这笔钱听起来很多,结合张居正生前的身份和经历来说,并不多。

张居正独掌内阁十年,身居朝廷中枢二十年,这点钱多吗?

只能说,还好。

比起严嵩的家产,张居正这点钱,简直是沧海一粟。

万历皇帝一看,自己被朝臣耍了。抄张居正,不但没有抄出“天文数字”,反而在天下人面前出了丑。

于是乎,历史上相似的一幕发生了。

反正张居正不能开口说话,张家人也不敢张口说话,哪怕在账本上多画两笔,也不会有人质疑。谁要是质疑,张居正就在前边等着他。

在一部分刚直大臣的反对,万历皇帝终于叫停这场明朝史上的滑稽运动。

三、

万历皇帝是张居正的“得意门生”。

跟着老师“习武”十余载,老师的干事能力,他半点没有学到。老师的“老谋深算”“心机城府”,却在他身上发扬光大,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他以老师之礼相待,都没直呼其名“张居正”三个字。

张居正一死,“张居正”三个字,立刻变成“老匹夫”。

这一点,万历皇帝跟自己的爷爷嘉靖皇帝一样,除了控制大臣,玩弄权术,玩到了极致。

当朝堂上,正沉浸在“抄家”的余悦时,他们没有意识到:

张居正死后,君臣对待张居正身后的态度,已经暗示着大明王朝开始迅速走向滑坡。

实际上,有没有张居正,大明王朝都要衰败,都要灭亡。

只不过,张居正的出现像是一副“止疼药”,给大明王朝服下后,止住了明朝的疼痛,掩盖住大明王朝的种种社会危机,让繁荣盛世的局面得以更加持久些。

四、

自古衰败的征兆是“人心不古”。

一个地方是否真的繁荣,未来是否有发展的潜力,那里的人是最直接的参考。

一个充满报复气息、人人斗狠的地方,衰败是迟早的事。

张居正时期的大明王朝也是如此。

张居正的死是一面照妖镜,大明王朝君臣上下“凶相毕露”。

不管张居正弄权也好,专权也罢,他对万历和大明朝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

万历皇帝也绝非看不到他的付出,美中不足的是,他对年幼的万历皇帝过于严格。

一个是青春年少,一个是老成持重。在张居正的大包大揽之下,万历皇帝空有满腹的功课,但是没有实践的能力。再加上老幼有别,双方在观念上存在巨大的冲突,也是将来矛盾爆发的引线。

老实讲,此时的万历皇帝,徒有“皇帝”的头衔,没有做皇帝的能力,他比蜀汉的阿斗强的地方在于对朝臣的控制力。

张居正做事很霸道,但识人用人很有一套。

戚继光、李成梁都是张居正一手提拔的人物。对明朝解决边患,巩固朝政起到明显的成效,这些都是经过历史肯定的。

因为缺少基本的历练,塑造了万历皇帝不务正业的性格。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彻底走上一条“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不归路。

大明朝的前半截是幸运的,即使嘉靖皇帝胡作非为,即使有严嵩、徐阶、高拱那样的权臣。

其实,他们跟张居正一样,有人贪钱,有人贪权,有人贪色,但总领群臣、处理朝政很有一套。

换句话说,这些人“坏事”做了不少,但从首辅的职责来说,也算是尽职尽责。

而当大明朝失去张居正,这最后一服止疼药后,大明王朝“叫苦连天”的日子,也不远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fz/12224.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