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一种有强迫症的人,他们甚至会给家里卫生间墙壁上的每块儿瓷砖儿都起名字,如果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文玩儿核桃呢?当然,我要说的并不是文玩儿爱好者都要变得很极端偏执,在我看来,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核桃当作收藏品而不是玩具的话,其实是可以考虑给每对儿核桃都起个名字的。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文”和“玩儿”的区别,如果你只是拿核桃当玩具,那么当然不必给每个玩具起一个单独的名字,但是如果考虑到“文化”,就完全不同了。从文化收藏品的角度来说,我们所知道的每一件藏品都是会有其自己的名称和经手记录的。一幅字画也好,一件瓷器也好……,有了名称,才有了差异化的标志,也就能够记录在它的“一生当中”,都经历过哪些“主人”的照顾了。我认为文玩儿核桃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有比较长的“生命力”的物件儿了,在流通过程当中,我们并不知道一对儿核桃会经历多少个玩儿家的盘玩儿和珍藏,特别是对那些销售的核桃来说,他们的流通过程,不仅仅是对核桃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录,同时也可以算是一种收藏品价值体现的过程。我很喜欢龟背核桃,有很多对儿,包含了麻核桃、楸子核桃、铁核桃。其中光是王勇官帽的龟背就有三对儿,楸子的龟背就更多了。可能和我曾经特别喜欢乌龟有关系,所以我给我的龟背核桃都起了不同的名字,最大的叫“玄武”、还有叫“霸下”的;扁一点的有叫“玳瑁”、“棱皮”的;鼓一点的就叫“闭壳”……。对我个人的收藏而言,真的是多了一种乐趣。其实一直觉得文玩儿核桃应当有一个“可溯源”的APP,让那些好的核桃可以一直记录他们的历史。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卖文玩儿核桃,就会给每对儿核桃起名并记录它们的流向,这样的核桃感觉上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肯定是没法儿强求天下所有的文玩儿核桃都被记录在案的,但是,如果我是个卖核桃的,如果买核桃的人愿意登记的话,我愿意在他们不想要的时候以一个还不错的价格“回收”,并以此来鼓励大家记录核桃的“成长经历”。我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统计过麻核桃、铁核桃、楸子核桃已经有多少品类的名称了,据我了解,几百个肯定是有了,有的名称其实起的很不错,但是有的就显得和“文玩儿”有点“冲突”,比如什么“炸药包”、“手雷”、“炮弹桩”……,这些名称一听就太“现代”了,哪有一点点“传统文化、传统文玩儿”的概念,不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和汉字有很多的延伸和变化,可以让我们给核桃起出很多好名字,像“灯”,可以叫“宫灯”、“灯笼”……,也可以叫“宝莲灯”、“状元灯”、“气死风”……,或者像那种平底方一些的核桃,被叫作“官印”的,其实也可以有“番天印”、“玉玺”……等很多名称啊,为什么我们不让文玩儿核桃真的体现出“文化”,而只是让它显得像“保健球”一样呢?或许是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吧,但是我会继续给我的每一对儿核桃起名字,并且,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卖核桃的话,我会尽量记录每对儿核桃的去向和收藏者,多有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fz/1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