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螺钿镶嵌丨缀珠陷钿帖云母,五金七宝相


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 http://m.39.net/pf/a_4927619.html

螺钿(diàn),也许很多人都是 次听到。但是作为一项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已经存在了上千年。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里的“钿”,是镶嵌的意思。经过螺钿装饰的器物,绚丽奇幻、光华可赏,来自天然产物的斑斓色彩,惊艳之余还带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

螺钿片所用材料主要有鲍鱼壳、珍珠蚌、夜光蝾螺、白蝶贝、珠母贝、 、玳瑁等,有时也在贝壳上进行花纹雕刻。最常见的应该是鲍鱼壳,鲍鱼壳的颜色丰富,但大多数呈现出绿褐色或红褐色,这种物色如岩礁或海藻的颜色相近似,是一种保护色。同时,根据不同的种类还会呈现不同的光泽。为何古人偏偏选用贝壳来进行装饰呢?

这主要源于我国古人早期的“钱币”——贝壳。在今天的汉字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与钱相关的字都从“贝”字旁,比如“财”、“购”、“货”、“资”等。将作为货币的贝壳镶嵌在器物上,实则是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到了商周以后,由于货币形态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启用各种金属造币,摆脱了贝币的形态。此时贝壳不再是社会公认的一种“价值”后,螺钿镶嵌就变成一种纯粹的美的追求。

历史发展

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西周时期,螺钿工艺就被用作于漆器上。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

西周彩绘兽面凤鸟纹螺钿漆缶

螺钿玳瑁八角盒

日本正仓院藏

唐平螺鈿背八角鏡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

北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局部

南宋-元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

上海博物馆藏

明官人出行图螺钿漆器托盘

清乾隆黑漆嵌螺钿供盒

制作工艺

螺钿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厚螺钿的厚度在0.5-2mm之间,因其壳片较厚,而称之为“硬螺钿”。薄螺锢又称“软螺钿”,其薄如纸,厚度一般多在0.1-0.3mm之间。薄螺钿柔韧性极高,可以镶嵌在曲面一类不平整漆器的表面而不破裂。而厚螺钿常常被用在大件家具上,因其色泽变化比较简单,往往可以构画出大气简练的风格。

螺钿的制作,一般都要经历煮贝、切割、打磨、镶嵌、反复上漆、反复打磨的过程。

拿薄螺钿来说,需要将夜光螺等螺贝放入锅中煮上四天四夜,用镊子将螺片层层剥离、揭取,剥离出有光泽度的最薄那层膜质薄片,之后再放入白醋或萝卜汁内浸泡,使之变软。待平整后再切割成需要的形状。

因为螺贝都是螺旋状,弯曲度极大的 钙质层,所以在初步切割成均匀宽度的条状后,将外层没有光泽的钙质层打磨掉后,最为重要的一步,在不折断螺贝切条的前提下让它变平整。过去是利用 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现在处理起来就简单的多。

如何让螺片经久不脱离,又是一道繁琐的精细工序。

明代《髹漆录》里曾经收录薄螺钿的制作工艺:

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制加如画为妙。

意思是指,为了拼贴成各式图案,需要将薄如蝉翼的螺钿片,再磨凿切割为极其精细的“点、抹、钩、条”等各种形态,以使螺片衔接流畅自然,色彩搭配和谐,无异于以螺片代替颜料作画。

同时要反复上生漆,将螺钿片和木材之间的缝隙都被填满,再将漆器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展露出色彩斑斓的螺片来。

漆?筑巢艺术馆

异形螺钿

漆瓶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fz/7825.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