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陆行南校张珏
《猫》选自郑振铎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格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 都无一例外地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以至于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从艺术上看,本文构思巧妙,描写生动。作者善于设置伏笔,首尾呼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从首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整体。”过渡,再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前后呼应。文中还设置了一些伏笔。如 只猫的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或死亡;对第二只猫“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预示它被人捉走的命运;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爱凝望鸟笼,为它被冤枉埋下伏笔。三个故事因此得以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本文无论是写猫还是些人,都是各具特色,入木三分。三只猫各有特点,令人难忘。“活泼”与“更有趣,更活泼”的猫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和忧郁懒惰,不喜欢游玩,还烧脱了几块毛的不讨人喜的的印象深刻。同时,本文除了以三次养猫经历作为主线,以“我”的情感态度作为暗线。从 只猫离开时的“一些酸辛”,还能理智安慰三妹到第二只猫离开时的“怅然,愤恨,诅骂”到第三只猫离开后的“更难过的多”的情感递增,并逐渐达到顶峰,懊悔、自责之情无以言表。本文虽然将猫作为描写对象,但重在表现“我”对猫的不同感情态度。文中不同的心情,不同额感情,都表达得恰如其分。
对于本文的主旨理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和仁爱之心的;也有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的。但对于教学来看,无论倾向于哪一种主旨,对于第三只猫的相关内容一定是需要重点研读的。
从教学的重难点来看,如何理解“我”对第三只猫前后不同的感情,体会作者对第三猫之死的自责忏悔之情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它又是文本的重点所在。文本的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在作者的散文化的笔法下,给人以“真”感,但是它作为小说的体裁又是得到了各方的证实的。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基于七年级的学情和单元目标的背景下探索作者的情怀和主旨,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我们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作者在《家庭的故事》自序中说“它们并不是我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绝不是旧事的纪实”。在作者有意为之下,虽然故事情节并非十分注重,但在细节中又可窥见人性的美丑善恶,触摸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感。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关爱弱小,善待生命的人情应该成为教学落实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在是猫非猫的《猫》中,看似在为猫而作,更是有对生命的尊重与平等的反思和对人自身行为及人性的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圈划、比较三次养猫的经历中“我”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
2.品味语言,比较不同的人对猫的态度,从中感悟人性,体会作者自我反省,倡导关爱弱小,善待生命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在矛盾冲突中,体会“我”对第三只猫前后不同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自责之情,感受作者的自省意识和悲悯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梳理圈画
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思
1.这三只猫在你眼中是怎样的猫?
2.对于三只小猫亡失的结局,我们家的人心情一样吗?请从文中找一找相关词句。
四、精读课文揣摩品味
1.“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如果让这家人在养猫这件事上开一次家庭讨论会,他们会如何反思自己对猫的行为呢?根据课文内容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替他们说一说。
2.因为我的妄下断语,没有调查,就冤枉一只不能辩诉不会说话的猫,并间接致其死亡,“我”心中充满自责愧疚。
师追问:正如文中说的“这是一只很可怜的小猫”,它的可怜体现在哪里?
这只因我的暴怒虐待至死的猫,它被剥夺了?(预设:生命)
这只被我妄下断语不能辩诉的猫,它被剥夺了?(预设:尊严)这只被人丢失,若有若无的猫,它被剥夺了?(预设:关爱)
3.“我家”虽然永不养猫了,但是我的朋友亲戚如果养猫,你觉得“我”会给养猫人怎样的寄语?请动笔写一写。
……
五、探究拓展:
材料(一)作者介绍: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家。年与矛盾、叶圣陶等一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
(二)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它们并不是我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旧事,却绝不是旧事的纪实。”
1.通过以上材料来看,《猫》并不仅仅是只猫,如果以“人生”来看“猫生”,猫像社会中的哪类人?
师追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生命?
总结
作业布置
1.如果第三只猫能够思考和表达,对于它的遭遇,它会怎么想,怎么说?请从这只猫的角度来表达一下它的看法。(字左右)
2.推荐阅读: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如前面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散文有《狗·猫·鼠》以及课本后面拓展中提到的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都值得同学们一读。
板书设计
《猫》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 篇课文,它作为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文对于这个单元学习有着引领作用。本次教学在基于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思考下设计教学过程,在实施教学过程后有得有失,收获颇丰。
首先,在通过对学情的分析后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能够得以较好的实现,尤其是在对不同人物对猫的态度中感悟人性,体会作者自我反省,关爱弱小,善待生命的思想能够得以落实。本堂课能够较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fz/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