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秦始皇在位时,发兵五十万夺取岭南地区。汉武帝灭南越国后,设交趾刺史部,以其加上朔方刺史部,与十一州合称为十三部,交趾也成为汉朝最南部的疆域。在东汉末年中原大战的混乱时期,交趾却从蛮荒之地变成逃难避祸之所,归根结底在于士燮与士氏的经营。“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埸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士燮是如何将交州打造成为世外桃源的?
一、豪强避祸,地方儒长
交趾设有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九个郡,区域辽阔却远离朝堂,因此数次发生过叛乱,也被视作流放之地。士燮的先祖原来是鲁国汶阳人,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士氏千里迢迢来到交趾避祸,经过六世的经营,士氏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庞然大物。中平四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然而此时士燮虽然名义上效忠朝廷,但他早已将家乡视作自己的领土,与兄弟们担任各郡郡守,强力掌管着一州之政。
士燮虽然身居岭南,但学识渊博,师从名士刘陶的他对《左氏春秋》的了解尤其详尽,就连以儒素称的袁徽都因为他的博学而向荀彧赞叹有加,“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在中原大战持续的数年间,中原的士人中前往士燮处依附避难的人数以百计,如袁徽、许靖、刘巴、程秉、薛综等,而他们在日后都成为三国各政权中的高官,也正是士燮的优待与庇护,才得以保存这些人才。
二、始称交州,总督各郡
建安二年()在交阯刺史朱符遭到当地人的杀害之后,朝廷派遣张津担任交阯刺史,士燮认为天下的十二州皆拥有州的地位,但唯独交阯的最高行政长官仍称为刺史,“交独为交阯刺史,何天恩不平乎?”于是“张津为刺史,士燮为交趾太守,共表立为州,乃拜津为交州牧”,至此交趾刺史部始称交州。然而张津的交州牧还没当几年就因为与刘表的征战和没有威严而被部将背叛杀死。荆州牧刘表得知此事后,派赖恭前往接替了张津的之位,同时派吴巨出任苍梧太守,接替已病死的原太守史璜,表达了自己染指交州的意图。
代表朝廷的曹操并不愿意坐看刘表势力变强,但交州地处与中原隔绝,南面依江面海,朝廷的命令很那宣达,于是以士燮为绥南中郎将来掌控交州,并授予他极大的权力以此制衡刘表,“董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如故”。虽然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让曹操被唾弃,朝廷也早就没有天子发言的机会,但士燮不仅没有公然反抗,还派遣使者张旻奉送贡品到许都,哪怕路途遥远且烽烟不息,士燮依然没有放弃进贡,朝廷大悦,“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三、审时度势,保完南服
交州因为临近益州、荆州、扬州而被多方势力争取拉拢。虽然身处乱世,但在士燮的经营下,交州却没有受到影响,“民不知兵,统内宁谧”,但这份宁静终被打破。刘表派遣的赖恭、吴巨两人生隙而大打出手,吴巨将赖恭驱逐到零陵郡,赖恭于是向孙权求援,孙权随即迁步骘担任交州刺史,趁机将手伸向交州。步骘到任后,用计诱杀吴巨,已在交州经营多年的士燮早已不是热血青年,他更加知道审时度势,相比朝廷的任命,近邻孙吴才是来者不善,于是举族归附,还将儿子士廞送至东吴为人质。
赤壁之战后,天下大势越发明朗,魏、蜀、吴三足鼎立已经形成,眼见曹操虽然势强但离自己遥远,刘备此时正在图谋益州,士燮果断依附打到了家门口的孙权。就像之前取悦朝廷和曹操一样,名义上归附的士燮常常进贡,“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还在蜀吴撕破脸皮后诱降益州豪族雍闿叛蜀附吴,彻底表明自己投降东吴的心意,士燮因此被孙权拜为卫将军、龙编侯,他的儿子们也得到了优待。黄武五年(),统治交州近四十年的士燮病逝,享年九十岁。然而士燮之子却没能守住父亲建立的基业,因为叛乱而将家族拖向覆灭的深渊。
“南方曰蛮,雕题交阯”,交州原本是不被看好的化外之地,但在士燮的掌控下,从蛮荒之地逐渐成为中原名士的避祸首选,促进交州与中原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凭借一州之地得到各方拉拢,使自己与家族有安身立命之本。“士燮作守南越,优游终世,至子不慎,自贻凶咎,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也”,但士燮苦心经营,在诸侯间周旋数十载,偌大家业却砸在自己儿子的手上,不可不令人叹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jj/1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