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镇温彻西郊外,暴风雨刚过去不久。青嫩的草地像刚洗完的长绒地毯,新崭崭的从眼前一直铺到天边。被雨水浇得垂下头的勿忘草还没来得及重新舒展,牛羊和鸟儿就已经回来,继续它们被打断的溜达觅食。
乌云没有走远,这会儿正好飘到小镇上方。阴沉的天空做背景色,让难得一见的双彩虹显得格外明艳。
通往海滩的小路边坐着两姐妹,大的那个半闭着眼睛,领口缝着一小块白色布条,写着「请可怜盲人」。而小的那个东张西望,应该是负责为姐姐带路的。在画作《盲女》描绘的奇迹美景中,她们是仅有的两位「见证者」。▼
TheBlindGirl
这幅布面油画创作于年,高86.6厘米宽61.6厘米,现收藏于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大概这么大▼
了解盲女的设定后再看这幅画,突然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不管景色多美多罕见,盲女眼前都只有不变的黑色。同样是大自然的观众,她却连「观」的工具都没有,一开始就比大多数人差了一截。
这幅画的作者,是19世纪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之一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EverettMillais。他面临的困境虽然不太一样,但本质上和盲女差不多,都属于开局就握了一手烂牌。
米莱斯24岁自画像
米莱斯24岁第一次动心就遇到了人生挚爱,可这位名叫「艾菲」的姑娘已经是别人的妻子了。准确的说,是米莱斯好友老金的妻子。
老金把妻子介绍给米莱斯时,并没有注意到两个年轻人之间爱的小干柴正在噼里啪啦,还乐呵呵的邀请米莱斯跟着他们夫妻俩一起去度假。等到假期结束三人回到伦敦时,米莱斯和艾菲早已经你的心我的心串成一串了。
米莱斯以艾菲为模特画的《释放令》
米莱斯为老金(约翰·拉斯金)画的肖像
其实对米莱斯来说,选择和艾菲在一起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毕竟他活到这个岁数几乎什么风浪都没经历过。
米莱斯的父母都出身望族豪门,有知识有教养夫妻恩爱,对儿子的艺术理想也是百分百支持。而米莱斯自己10岁成名,是当时伦敦艺术界公认的神童,在无限宠爱和赞誉中长大。这样拥有近乎完美人设的优质偶像突然卷入一段不道德的婚外情,意味着将承受百倍千倍的嘲讽谩骂。
然而就像盲女看不见却依然选择停下来「欣赏」风景,米莱斯明知前路曲折坎坷还是坚定的握住了艾菲的手,选择和她一同面对未来。。。。
等等……咱可不是在美化「出轨」,只是老金家的情况确实有点儿特殊。
当年老金一心忙事业,根本没时间考虑情情爱爱。到了30岁实在受不了老母亲催婚,就随便娶了个妹子应付交差。艾菲和老金结婚6年,最亲密的接触可能就是拉个手。她名义上是老金的妻子,实际上就是放在家里的一件摆设,带出门给人看的一个挂件。
艾菲向老金提出离婚,由于两人没有夫妻之实,最终法官判了「婚姻无效」。所以理论上来讲,艾菲和米莱斯并不算「婚内」出轨。
虽然结果还算不错,但对于不能未卜先知的艾菲来说,当时要坚持打完这样一场闹得满城风雨的官司,需要承受多大压力简直难以想象。
电影《艾菲·格蕾》
米莱斯没有陪着艾菲做选择,大概是觉得这么关键的人生路口,应该让她自己决定要往哪边走。官司结果出来之前那段时间,米莱斯去了海边小镇温彻西散心。在这里他也许真的遇见了幸运奇迹,于是画下了《盲女》中的风景。▼
这是米莱斯画作中色彩最艳丽的一幅,以至于看起来有点不够「高级」。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用夸张的风景反衬盲女的失明,塑造一种无奈的悲剧气氛。
盲女膝盖上放着一台六角手风琴,说明两姐妹的收入主要是靠盲女卖艺赚取的。妹妹紧紧握着盲女的手,一边新奇的看着彩虹,一边心不在焉的摆弄着姐姐的披肩。虽然穿得破烂了点但似乎没有什么烦恼,姐姐即使看不见也一直把她保护照顾得很好。▼
盲女胸前的「请可怜盲人」,是为了在卖艺时向路人说明情况。米莱斯特地将这几个字隐藏在阴影中,其实是不想借此博取同情。他想通过这幅画表达的不是盲女看不见有多么可怜,而是即使失去了视力她依然在用其他方式「欣赏」世界。▼
盲女有问题的眼睛也被弱化了
盲女表情平静而专注,一只玳瑁蝴蝶大概以为这是棵树,轻轻的停在了她的肩膀上。盲女微微仰起头,感受着阳光洒在脸上的温度。她右手轻轻摩挲着地上的青草,空气中也许飘着雨后清新的泥土味。四周有鸟拍打翅膀和鸣叫的声音,更远一点还能听到牲畜正在踏过草地咀嚼食物。妹妹靠在盲女胸前描述落在小镇上方的两道彩虹。
甚至打开脑洞想一想,画中明艳得有些失真的景色,会不会是盲女听着妹妹的描述,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画面呢?
艾菲恢复单身不久就和米莱斯结婚了。她怀上第一个孩子后,米莱斯在描绘温彻西风景的画布上添上了盲女姐妹,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
之后四十年里米莱斯和艾菲一直恩爱相伴,共同养育了八个孩子。维多利亚女王在米莱斯56岁时给他封了个世袭的爵位,可对艾菲当年离婚闹上法庭的事,女王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这个女人品行不端,根本配不上英国宝藏米莱斯。
晚年米莱斯患上喉癌,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失去语言能力,女王专程来信关怀,询问米莱斯能为他做些什么。米莱斯表示:别的倒没什么,就是女王大人您,能不能别再针对我老婆了啊。
《盲女》中的那道双彩虹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现在看到这样。
众所周知彩虹的出现,是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了色散及反射。当光线的二次反射被观察到时,就形成了双彩虹。所以内侧的主虹和外侧的副虹,颜色顺序是刚好反过来的。▼
但《盲女》第一次展出时,画中两条彩虹颜色顺序是一样的。后来有观众指出错误,米莱斯才把画改成了现在的样子。而基督教传说中,上帝在大洪水消退之后,以彩虹为证与人类约定不再以洪水灭世,所以彩虹也代表了神圣的誓言。
诺亚献祭
不晓得米莱斯当时画下彩虹,是不是为了见证自己心里偷偷许下的,与艾菲白头偕老的誓言呢。
当年《盲女》展出后,艾菲那个前夫老金认真赏析了米莱斯画里的每个细节,第一时间送上了好评。
「这个大概18或20岁的姑娘停了下来,却不是因为疲累,而是为了享受这一刻刚被大雨淋过的阳光,以及那充满幸福感的青草气味。」
《温彻西回忆录》作者K.Forbes-Dunlop
所以说女王鄙视艾菲那么多年,真的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当事人老金自己都不介意,反倒是老婆跑了之后,他终于找到理由全心全意搞事业,再也不担心被爹妈催婚了。
小镇温彻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盲女》中远远出现的尖顶建筑是当地标志性的「圣托马斯教堂」。▼
圣托马斯教堂内部
这座哥特式教堂始建于年,多年来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米莱斯后来经常带孩子们来这玩,他给三闺女「艾菲」画过两张肖像画(是的和老婆同名,磕到了吗),画的就是她坐在这间教堂的长凳上。▼
《我的第一段布道》和《我的第二段布道》
其实《盲女》模特一开始定的是艾菲,米莱斯大概是想等官司一结束就把艾菲画上去。然而可能是因为艾菲怀孕了或者觉得当模特太辛苦,总之最后出现在画中的不是她。
艾菲在当地一所收容孤儿和贫困家庭儿童的学校,帮米莱斯找到了新模特。这个叫玛蒂尔达的小姑娘,身上有种和盲女十分相衬的淡然。米莱斯对妻子的眼光也很满意,于是就按照玛蒂尔达的样子画了盲女。米莱斯那年还画过一幅《秋叶》,画中的红发少女也是玛蒂尔达。▼
金发妹妹也是二搭,模特叫伊莎贝拉
今天的「短颈鹿瞎说画」就到这里~
希望小伙伴们都能遵从自己内心,不要过多的被固有印象捆绑。
相信自己会拥有彩虹,被遮住了双眼又何妨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jt/1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