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芈月传为什么玳瑁死后,芈姝性情大变


在玳瑁尚未离世之前,芈姝与芈月之间虽已有不和,但芈姝对芈月还未曾赶尽杀绝,尚存着些许姐妹情谊。然而,自玳瑁过世后,芈姝与芈月的关系便愈发紧张,公然撕破脸皮。往昔那个温柔善良的芈姝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

当侍女向芈姝报告秦王给芈月孩儿赐名赢稷的消息时,芈姝道:“五谷丰登,乃令国家兴旺,是个好名字,好寓意。”。言罢,芈姝眼中闪过一丝凌厉之色。她的眼妆越来越浓,语气越来越重,眼底越来越浑浊,这一切都表明她已不再是曾经那个性情柔顺的女子。

究竟为何玳瑁的逝世会使芈姝性情大变,彻底黑化?从表面上看,玳瑁只是芈姝的婢女,但实际上,玳瑁代表的是威后的母爱。对于芈姝来说,玳瑁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因此,当秦王扬言要将玳瑁枭首示众时,芈姝不惜放下尊严跪求芈月。

可惜的是,玳瑁曾多次陷害芈月,芈月早就对她深感厌恶。这一次,芈月抓住了机会,坚决不肯放过玳瑁。芈月的这种行为本来无可厚非,毕竟玳瑁曾让她险些一尸两命。但在芈姝看来,自己如此低声下气地向媵妾求情,而芈月却无动于衷,坚持要杀掉与自己情同母女的玳瑁。

这一举动使芈姝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再加上芈姝觉得芈月此举完全不顾及昔日姐妹情分。说得更严重些,芈姝或许会觉得是芈月毁掉了自己在世上唯一残留的一丝“母爱”。

在楚国时,因为有威后的庇护,芈姝的性情单纯天真。远嫁秦国后,威后担心芈姝一人无法应对秦宫的复杂环境,所以派了自己的心腹玳瑁前去护佑芈姝。玳瑁所代表的,正是威后的母爱。她陪伴芈姝前往秦宫的目的,便是继续代替威后庇护芈姝周全。有玳瑁的守护,芈姝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保持着温柔婉约的性子。玳瑁的死让芈姝失去了依靠。这个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更加奋力地向前奔跑。本质上来说,玳瑁的去世也意味着那个曾经单纯天真的芈姝已经逝去。在御花园的凉亭里,芈姝对侍女们说:“大王的做法,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芈月。大王是为了惩示戒,但姑姑是为了我而死,那城墙上挂着的,也是我的头。”这句话可能暗示着,芈姝的单纯和天真已经在玳瑁的死中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复杂和黑化的她。

另外,芈姝性格的巨大变化也可能源于玳瑁长时间的挑拨和言辞蛊惑。玳瑁一直信奉威后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芈月身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秦宫中,玳瑁不断地对芈姝进行洗脑,这种持续的压力终于在玳瑁死后产生了质变。在玳瑁临死之前,芈姝去大牢看望她,玳瑁再次强调了威后的思想:“王后,难道您忘了威后之前给您讲述的预言吗?霸星已经出世,天下即将大变。芈月会抢走本属于您的所有东西。”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芈姝的心中。

随着玳瑁的离世,芈姝逐渐变成了另一个威后,充满了诡计和残忍。事实上,当威后去世时,芈姝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纯真就已经开始破裂。威后虽然行事狠辣,但她对女儿芈姝的宠爱却是无微不至。然而,这种宠爱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芈姝后来的性格发展。她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纯真早已随着威后的去世而开始破裂。或许,我们可以说,玳瑁的死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在威后的庇护下,芈姝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每日,威后与玳瑁都会仔细核对陪嫁清单,确保芈姝在秦宫中的一切所需都得到满足。在她们的呵护下,芈姝如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无须担忧生活的艰辛。然而,随着威后的离世,芈姝失去了坚实的依靠。她必须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曾经的单纯和天真也随之消失。

威后与芈月之母的恩怨,一直是横亘在芈姝与芈月之间的隐痛。虽然姐妹俩在楚国时情同手足,但这份情感在威后去世后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对于芈月而言,威后的离世似乎让她心中的仇恨得到了释放。她选择了沉默,对威后的离世不闻不问。

在威后的牌位前,芈姝黯然神伤,她对着威后的牌位低声道:“母亲,孩儿不孝,嗟悔莫及。”她的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无奈,或许是在悔恨当初没有听从威后的劝告,执意将芈月带去秦国。

随着威后的去世和玳瑁的离世,芈姝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彻底崩溃。她开始显露出内心的脆弱和无助,曾经的单纯和天真已然逝去。在这个过程中,芈姝与芈月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为日后两人的对峙埋下了伏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jt/15332.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