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从古自今,文人墨客之文房四宝,砚台不可或缺,可研磨、可清玩。从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至明代林有鳞《素源石谱》,再到清代赵汝珍《古玩指南》,开化砚料都有记载,属我国十大名砚,位列第六。
自宋时起,制砚人寻坑采挖石料精细雕琢,书画家研磨砚石挥毫泼墨,开化也涌现出了一批开化砚的研究者与传承人。
砚人张晓宁,从事开化砚研究近三十年,精雕砚石近千方。他的作品延续着开化砚质朴大方、淡然飘逸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砚石世界。
与砚结缘
“小时候我家住在剧院里,那时母亲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父亲的工作也很忙,我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自由放飞。”童年的张晓宁像风一样自由,芹江边摸鱼捉虾,山野边采果摘花,不大的开化县城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雨后泛着白光的青石板、时而穿梭而过的磨菜刀匠人,还有敲打着铁块的“叮叮糖”贩,都给幼时的张晓宁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深深爱着这方水土,由于方言发音,他也逐渐成为开化人口中的“张小牛”,并沿用至今。
童年的张晓宁喜欢泡在剧团里,看台上的戏剧演员们咿咿呀呀唱着戏,跑到后台看舞美老师画背景。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不乏天籁,又五彩斑斓。舞美老师姓董,诸暨人,他有一方破旧的老砚台,质地黝黑,约摸八寸,分量极重。看着董老师用毛笔蘸墨在墙布上挥毫,张晓宁觉得这一切的“魔力”都来自于这方砚台,便将其捧在手上爱不释手。
“芹江边是我童年最喜欢去的地方,也许这辈子真的跟砚石有缘,那时不知道脚边可能就是一方好砚石,但就喜欢在河边待着。”缓缓流淌的芹江水,冲刷沉积着千万年来山间滚落的砚石料,这些石料细腻温润,而这巨大丰厚的开化砚石资源也急需有识人结缘。
那些年,张晓宁静静地站在砚石匠人身边,这期间,钢刀挫落,石沫飞溅,一刀一刻,历经几天的雕琢,一方砚台终成。匠人看着自己的作品,笑了,张晓宁望着匠人,也笑了。
“我的师父石翁先生对我的影响极大,是他带我入的门,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我决定终生从事开化砚。”说起恩师,张晓宁的表情露出了温情。
“师父对人很好,并不会因为我是孩子就拒人于千里之外。”无论是在江边相遇,还是在村里碰面,每次石翁都笑脸盈盈,一下拉近了俩人之间的距离。张晓宁离他近了,也离开化砚更近了。在师父的引导下,他弱小的双手把握着坚毅的钢刀,一刀刀,一道道,张晓宁拥有了自己雕刻的第一方砚台。
寻石问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在开化县青少年宫工作的张晓宁做出了一个决定:内退,专门制砚。为此,没少和家人红脸。但决意已定,张晓宁便要好好走好这条路,不光为生计,更为传承。
开化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处于我国板岩砚石的分布区,有各类的沉积岩和变质岩,造就了开化砚丰富的资源分布。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载:“衢砚出衢州开化县,有极大者,色黑。”
采取砚料是砚雕技艺的第一步。张晓宁为了寻觅奇石砚料,他走遍了开化的山山水水。开化境内溪流众多,每次他都溯源而上,觅至尽头。有时,路过的山民看着蓄着长发、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捧着一块石头哈哈大笑,便问:“老师傅,你抱着石头笑什么呢?”“哈哈,我找到宝贝啦!”张晓宁笑答。
穿梭在山水中,张晓宁拨弄着枯草落叶,有时候一方好砚料就藏在乱草中;也有的砚料长在悬崖峭壁之上。张晓宁唏嘘之余,心想:让它好好留着吧,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资源。
年的一天,天色渐晚,在金溪觅石的张晓宁准备收拾回家。忽然,被脚边一不规则的长方体石头拌了一跤,险些摔倒。机敏的他连忙取出手电筒,原来是一方砚体硕大的金星砚料,缘来,便如此。
经过近一周的时间雕琢,根据砚石原有的远山叠翠、水质澄清、鱼祥水欢的天然图案进行构图,附《兰亭序》片段文字,制作成一方残碑砚。经多方展出,此砚受到极大欢迎,也有收藏家想要高价收购,张晓宁不舍。开化砚有玉带和金星二品,此方砚料是为数不多的极上品,主要用于自存和参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开化砚。
创新传承
开化砚石可分玉带砚、玳瑁石砚、黑石砚、青石砚、山水条纹石砚诸多种类。青石砚的分布较广,产量也丰厚。马金溪沿岸留存有宋人开采青石的矿洞,通过水运送往临安都城,用于建房、修路、装饰等用途。
张晓宁的系列砚雕作品《良渚魂》就是青石砚料作品。作品将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以及古代开化相结合,录入开化八景之铁佛寺、卧佛山、金钱山、深渡鱼灯等场景,融入部分现代新社会新农村图案,深受全国砚石专家及爱好者的喜爱,在省市的砚石展上屡屡获奖。
年国庆长假,我国著名的砚藏家王文海先生来到开化。从龙潭实地考察到参观张晓宁收藏的古砚台,再和开化砚界的朋友相聚,开化砚石给王文海先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赞美开化砚石:“五彩玉带似彩虹,汕滩名砚开化石。”
在不断学习与考察发掘下,张晓宁逐渐恢复了唐宋名砚玉带砚、玳瑁砚,对开化砚石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从拥有人生中的第一方砚台,到创办一家砚台厂,再到成立张晓宁大师工作室,张晓宁的砚石作品频频在中国国砚展、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展、衢州市工艺美术精品展上频频亮相,深受好评,这让世人更多的了解了开化砚。“现在,我也带了几位徒弟,他们很用心,我们会一起努力,让开化砚得到更好的传承。”张晓宁说。
来源:开化新闻网
作者:余问清徐肖平
编辑:王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ly/1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