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长安,有三万里的流光溢彩。
《长安三万里》,片子很长,分钟,近三个小时;片子又很短,短到杜甫都是配角,王维、张旭、王昌龄只能匆匆一瞥,明星名篇接连登场,画面美轮美奂,剧情大气磅礴。我看到了长安盛世、看到了潇洒才情、看到风起霓裳、看到了戎马征程、看到饮酒对歌,看到梦回长安……
故事从两个少年偶遇开始,天地三万里,来写两个人的精彩人生。
少年李白遇高适,都是天涯失意人,一个是富商之子,入仕无门,一个是名门之后,家庭已经没落。他们性格也有不同,李白灵活洒脱,满满的聪明,就差脸上写“天才”两字。高适循规蹈矩,读书鲁钝,略有口吃,不善言谈,在大唐将星云的时代,初期并不出彩,但目标坚定,有一身的好武艺。
相识后,两人结伴前往长安逐梦:一个想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一个想报效大唐,立功建业恢复祖辈荣光,他们的命运就这样奇妙地纠缠在一起。
十年间,李白在长安求取功名,入长安待诏翰林,因遭人谗毁,不为所用;又十年,以梁园、东鲁为中心漫游,与高适、杜甫交游甚洽;又几年,逃避安史之乱,蒙冤系狱,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当旁白说“十年过去了……”,轻飘飘的一句话,似弹指一刹,较与沧海桑田,微不足道,却让人感慨万千。李白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却留下了诗千余首、文六十多篇,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星。
长安成就了李白,长安又因李白而更加出色。读长安、唐朝,必知李白,必读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李白诗中的大气象,就是唐朝的气象。
影片满足了我对大唐浪漫的想象。
《将进酒》的具体化,让我有了恍神,自观感触是“万万没想到”:黄河之边,纵情饮酒,酒醉之时,李白引众人乘鹤而上,追星揽月,和仙人们碰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动画的想象力,将李白笔下的世界淋漓尽致展现出来,这是李白的《将进酒》,也是我心里想象中《将进酒》的模样。我惊叹于古诗词的魅力,是唐诗的文字美、诗意美,也是中国动漫的画面美、意境美。
李白是多情的,给汪伦写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下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影片里,李白似乎把高适忘了,我一直在找写给高适的诗,直到李白喊出“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我是照着你的样子写的……”,委实让我激动,之前对《侠客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感觉,现在却感到半生回首,知己难求。
当李白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凄惶,被囚的牢狱之灾,经历了戴罪流放之后,李白撑舟急行。一首“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身边的小朋友们忍不住欢呼起来,而我,心中有几分的释重。生活充满了遗憾,轻舟已过,青山依旧,路在前方。
我感受到浓烈的爱国情怀。
看《长安三万里》,扑面而来的是一份浓烈的家国情怀。李白和高适个性迥异,但背后都是对于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深沉责任。
三十年,三万里,李白和高适终没有辜负长安。
高适的坚韧与执着,大器晚成,更适合做普通人的偶像。他不善言辞,朋友也少得可怜,赴李白两次之约,又两次离别:扬州之别、长安之别。相逢很短,离别如此仓促,如此坚决,如此失落。高适逐渐明白自己的路不同于李白的路,李白的圈子也不是自己的圈子。
自始至终,高适“位卑未敢忘忧国”,回乡后躬耕苦读,影片的背景从碧绿的春,到燃烧的红,到金黄的秋,最后洁白的冬。他决定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掌书记,也曾说“我在蓟州一年,没有写一首诗”。
他的三十年,没有李白的精彩。旁白又说:“高适,是唐朝官职最高的诗人……”
看李白高适,原来是看自己的人生,用高适的坚韧不拔追寻理想,用李白的豁达释然看待失败,其它的就交给时间——我与长安两不负。
原标题:《长安负了谁,谁又负长安——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ly/14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