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什件」原本只是对那些庞杂不一的珍玩的统称,后来则径直用作它们合成一体后的专名。应该说,「百什件」的意义还不在于创造了新的文物品类,而在于体现了一种独到的鉴藏理念和创造性的空间结构方式。清紫檀雕书画屏式小多宝格(开启、闭合及局部)清紫檀木便携文具箱如果要追溯百什件的工艺传统,可以远绍至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双层九子奁盒,有的学者更指出湖北荆门包山战国楚墓出土的漆盒,内分六格,分别放置耳杯、方壶和方盘,严丝合缝,结构合理,已具雏形。不过,对百什件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还是晚明士人所开创的便携文具匣式样。白玉夔纹长方佩高濂在《遵生八笺》卷八里记载了一款「备具匣」(屠隆《考槃馀事》卷四「游具笺」中所载与之几乎相同),用来「携之山游」,「以轻木为之,外加皮包厚漆如拜匣,高七寸,阔八寸,长一尺四寸。中作一替,上浅下深,置小梳匣一、茶盏四、骰盆一、香炉一、香盒一、茶盒一、匙箸瓶一。上替内小砚一、墨一、笔二、小水注一、水洗一、图书小匣一、骨牌匣一、骰子枚马盒一、香炭饼匣一、途利文具匣一(内藏裁刀、锥子、挖耳、挑牙、消息、肉叉、修指甲刀锉、发刡等件)、酒牌一、诗韵牌一、诗筒一(内藏红叶各笺以录诗)。下藏梳具匣者,以便山宿。外用关锁以启闭」。内中物品尚以实用为主。清紫檀木便携文具箱相较之下,文震亨在《长物志》「文具」条内所载则多为文人宝玩之物。其匣内共分「三格一替,替中置小端砚一、笔觇一、书册一、小砚山一、宣德墨一、倭漆墨匣一;首格置玉秘阁一、古玉或铜镇纸一、宾铁古刀大小各一、古玉柄棕帚一、笔船一、高丽笔二枝;次格古铜水盂一、糊斗蜡斗各一、古铜水杓一、青绿鎏金小洗一;下格稍高,置小宣铜彞炉一、宋剔合一、倭漆小撞、白定或五色定小合各一、矮小花尊或小觯一、图书匣一(中藏古玉印池、古玉印、鎏金印绝佳者数方)、倭漆小梳匣一(中置玳瑁小梳及古玉盘匜等器)、古犀玉小盃二」。他还特别强调了「古玩中有精雅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赏」。这与后世百什件的物品组合思路已非常接近。紫漆描金小方套盒清中期金漆多宝盒文章节选自《紫禁城》年2月刊,刘岳《皇帝的小玩意清宫中的百什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ly/1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