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古都奈良又迎来了它的秋日风物诗。从年5月1日开始,日本将会推出新年号代替现在的“平成”。在平成时代的终结之年,为了应景日本各地的大小活动也纷纷冠上了“平成 ”的名号。平成的 一个秋天或许更值得令人期待,因为第70回正仓院展又在这个时节再次开启。
第70回正仓院展官方宣传视频
今年所展出的展品有北仓10件、中仓16件、南仓27件、圣语藏3件,合计共56件宝物。其中10件作品属于首次公开展示。这些展品中,有些被认为源自中国经由遣唐使传到日本,譬如而此次展品的重中之重玳瑁螺钿八角箱,从中可以窥探中国古代宫廷奢华生活。
第70回正仓院展海报
有些与日本奈良时代圣武天皇有颇深渊源,譬如海报上篇幅最重的平螺钿背八角镜。还有一些文物显示了当时的日本与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渊源与轨迹,譬如与正仓院宝物同时代,朝鲜半岛繁荣的新罗王国的宝物。它们的存在彰显着奈良时代的日本不仅只限于与唐的交流,亦有着多彩多样丰富的国际往来。除却与圣武天皇缘结的“平螺钿背八角镜”,“玳瑁螺钿八角箱”,“沉香木画箱”、“犀角如意”等技术精粹的华丽工艺品亦是珍贵。
Part1
为什么是螺钿
玳瑁螺钿八角箱(局部)
正仓院文物内容丰富多彩,每一件都携带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为什么今年选择螺钿?一方面,螺钿工艺在正仓院的众多藏品中经常被使用,可以呈现出正仓院文物概貌的一端;另一方面,螺钿的材料、工艺等很明确地反映出了正仓院高度的国际交流。
在奈良时代,日本与中国以及朝鲜半岛交流繁盛,时至今日我们在异国看到这些藏品,在欣赏璀璨精美的文物同时无疑可以加深面对曾经的共同文化的理解。
平螺钿背八角镜(局部)
螺钿中的“螺”是材质,一般是有珍珠内层的螺蚌;“钿”指镶嵌,镶是帖在表面,嵌有夹在中间。“螺钿”合起来就是把螺蚌壳磨成适宜的图案薄片,用天然漆作粘合剂帖在器物表面的一种装饰工艺。
在中国,这种工艺早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了,在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中,出土了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螺钿漆器——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到了唐朝,螺钿技术发展到了成熟期,不仅有各种嵌螺钿箱奁,在乐器、镜子等日常使用器物上也兴起了螺钿装饰。螺钿铜镜,基本只见于唐代,特别风靡于盛唐时期。国内博物馆也有唐代螺钿铜镜馆藏,但是数量稀少,且多已经残破,而日本无疑是保存中国螺钿器物 的国家。
Part2
蕴藏历史文明的珍宝
?
玳瑁螺钿八角箱
玳瑁螺钿八角箱
这次正仓院展览海报的主角之一,是这只玳瑁螺钿八角箱。它通体用玳瑁龟甲制成,龟甲之上用螺钿工艺将夜光贝镶嵌成连珠纹和鸳鸯图案。这只八角箱上的螺钿片经过精细的加工,用刀仔细刻出规律复杂的纹饰,在莹润的夜光贝上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立体感。半透明的玳瑁、 和温润的夜光贝,在光线的映衬下明暗闪烁。
玳瑁螺钿八角箱(局部)
这只小小的箱子里蕴藏着整个东亚文明的流转:南海的清晨刚刚捕捞出来的夜光贝,东南亚出产的历经万载的红 ,中东光芒夺目的宝石......这些人类的精魄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鬼斧神工的华丽工艺与海纳百川的文化碰撞孕育出的宝箱,用这么多国家的珍宝来构成中国图案,显然只有唐朝才能做到。
玳瑁螺钿八角箱(局部)
?
平螺钿背八角镜
平螺钿背八角镜
另一件珍宝平螺钿背八角镜,它是圣武天皇生前爱用的唐物,曾被光明皇太后收录在《国家珍宝账》中。螺钿镜流行于盛唐,现在日本正仓院传世的9面(北仓7面、南仓2面)和中国国内出土发现的7面螺钿镜基本都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安史之乱后,经济遭到破坏,唐王朝日渐衰落,再也无力也无心铸造这样奢华的螺钿镜了。
平螺钿背八角镜(局部)
这件平螺钿背八角镜,镜身为青铜所铸,背面以夹杂了浅蓝色绿松石的树脂为地,用贝壳镶嵌出花鸟纹样,同时用红色 作为花心,显得繁复奢华。作为皇家使用的螺钿铜镜,它的制作工艺比一般的螺钿要精细得多。除了用刀刻出的花鸟造型,还会用针在上面剔刻出暗纹,在光线的照射之下五彩缤纷,闪烁变幻绚丽异常;在不同角度观看,折射出不同的亮度,让图案更加立体,栩栩如生。
平螺钿背八角镜(局部)
唐朝的螺钿器物,将南海出产的夜光贝、缅甸的红 、中东的宝石等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精美的中国传统图案,堪称是一千多年前世界交流融合的集大成者。可惜国内出土的唐代螺钿镜多有损毁,被遣唐使带去日本的螺钿镜反倒被妥善保藏至今,得益于此,我们才能窥见中国最美铜镜的历史原貌。
?
沉香木画箱
沉香木画箱
在华丽繁复的螺钿之外,沉香木画箱显得气息妥帖蕴藉。表面贴着沉香和紫檀的薄板,沉香的部分用金泥勾勒出纹样,中央镶嵌以水晶制薄板,并描绘以动物和花卉的艳丽图案。在豪华素材的基础上,使用了彩绘、木画和牙雕等当时 的技术,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名品。
沉香木画箱(局部)
沉香木画箱(局部)
?
绣线鞋
另外,麻制品文物也是此次展出的一大重点。麻作为自古以来用途广泛,麻布也曾作为税金从地方上缴到都城。年到年的3年间,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对正仓院部分麻织品进行了特别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可以想像一下麻和人所编制的文化史。
绣线鞋
譬如展品中的一双“绣线鞋”,便相传为光明皇后遗物——麻布为地,红色花鸟纹锦,重绣以线,鞋头缀饰刺绣花型。绣线鞋被认为是遣唐使赠送的中国制造的贵重物品,为高贵女性所使用。按《旧唐书》四五《舆服志》记载,唐代女鞋是这样的:“……武德来,妇人着履,规制亦重,又有线靴。开元来,妇人例着线鞋,取轻妙便于事,侍儿乃着履。……”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麻制藏品,可以观察到当时多样的麻制品使用状况。此外展出的其他使用到麻的舶来品,也是对东亚用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zz/1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