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8日星期六
魏晋文学:三曹与建安七子
.曹氏父子
关于曹氏父子的文学风格,历来人们喜欢放在一起对比着说。本书作者也有如下譬喻:
“倘拿音乐来比,则操是低音,丕是高音,植是中音,倘拿绘画来比,则操是深赤,丕是鹅黄,植是浅灰”。文学和音乐、和绘画常被拿来连接人的感受,艺术之间是可以“通感”的。
说曹操是“雄心壮志”、“崩石惊雷”,他的口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而曹丕,诗风曼妙,抄录他的《杂诗·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曹植在文学才华上是最瞩目的,可命运被困顿住了。他诗句的口吻沿袭了屈原“香草美人”之风,表达的都是对君王的想念、依恋:
《浮萍篇》:
“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行云有反期,君恩倘中还!”
《种葛篇》: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
.建安七子
至于建安七子,则如同“闪烁的群星,围绕着曹家的明月”,作者认为这主要归功于曹丕对他们的提携。建安七子所写的赋题目几乎一样,属于应制之作,少有灵性。七子之中较有个性和代表作品的,作者在本篇中写了孔融和刘桢二人。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孔融的印象大概都停留在那个让梨的孩童。而他的生平和这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其实是差别很大。作者用“滑稽”和“爱酒”来概括了他的特质。引一句孔融的原话来证明:“坐上客常满,樽中酒无空,吾无忧矣。”说后世文人与孔融有些相近的,是苏轼。
刘桢的诗风格清逸,“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他有一篇《瓜赋》,在咏物赋中属于很别致的:
“含金精之流芳,冠众瓜以作珍。三星在隅,温风节暮。枕翘放藤,流美远布。黄华炳晔。潜实独著。丰细异形,圆方殊务。扬晖发藻,九采杂糅。厥初作苦,终然允甘。应时湫熟,含兰吐芳。蓝皮蜜理,素肌丹瓤。乃命圃师,贡其最良。投诸清流,一浮一藏。更布象牙之席,薰玳瑁之筵,凭彤玉之几,酌缥碧之樽。析以金刀,四剖三离。承之以雕盘,羃之以纤絺,甘逾蜜房,泠亚冰圭。”
从种瓜写到吃瓜。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zz/1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