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5年的圈养生涯,白鲸小白、小灰完成了“谢幕”演出,经过野化训练后,前往为圈养鲸豚类设立的开放式自然保护区,在半人工半野外环境中自由栖息。图为白鲸小白。(默林集团供图)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栾翔)3月3日是第六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水下生物:为了人类和地球”。在中国,从拒绝珍危物种制品到放归圈养鲸豚,社会各界在为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做出积极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致辞中呼吁全世界提高认知,重视海洋物种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让海洋物种在人类保护下得以生息繁衍、自然修复。在中国,环保组织野生救援配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发布保护海龟公益广告,呼吁公众不要购买海龟制品,减少使用塑料,保护日益濒危的海龟。据研究资料,全球七种海龟中,有五种在中国有分布,其中玳瑁、绿海龟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是非法捕捞和贸易。其他威胁还包括:误捕、栖息地丧失、渔业和航运干扰、海洋垃圾和污染、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据估算,全球仅存2至2.3万只筑巢雌性玳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曾将玳瑁列为“极度濒危”。资料显示,20世纪50至80年代,每年洄游到中国西沙、南沙群岛的绿海龟数量不少于只,但到年整个南海的绿海龟数量仅剩下不到只。中国将海龟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对于海龟的抓捕、购买、出售、持有等都是违法行为。年,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四省罚没绿海龟和玳瑁制品余件。野生救援中国区负责人史蒂夫·布雷克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公益宣传提升公众意识,拒绝海龟制品,留住这一珍稀的海洋瑰宝。”另外,海洋垃圾的增加也对海龟造成了严重威胁。昆士兰大学的一项研究称,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海龟吞食过漂在海洋中的塑料。据介绍,减少使用塑料袋和塑料瓶装水,能大大减少流入海洋的垃圾。近日,海南颁布“禁塑令”,迈出中国区域性禁塑重要一步。4日,上海长风海洋世界市场部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证实,该海洋公园的两只雌性白鲸即将于年春天告别圈养水池,远赴位于冰岛水域的天然庇护所,在那里度过无需靠表演娱人以获食、可以自由嬉泳的“退休”生活。2月28日,经过15年的圈养生涯,原籍俄罗斯的白鲸小白、小灰完成了“谢幕”演出。在经过野化训练后,它们将乘专机跨越多公里的距离,前往为圈养鲸豚类设立的开放式自然保护区,在半人工半野外环境中自由栖息。长风海洋公园母公司默林娱乐集团中国区市场销售总监沈怡表示,该集团携手国际鲸豚保育协会共同建立这一自然保护区,希望为白鲸寻找到更加自然舒适的栖息地,并通过该项目为水族馆行业圈养鲸豚类的未来提供开创性的解决方案。沈怡介绍,在小白、小灰进入这个开放式水域自然保护区之前,将在池中先适应水的温度,以及增加鲸脂以适应寒冷的北大西洋水域等。因长期圈养于浅池表演,白鲸们还需通过训练增强体能及屏息潜水能力,以适应保护区更宽阔且更深的水域。“未来,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组织和机构能参与其中,带领更多白鲸去往更自然的栖息地。”沈怡表示。“开心,激动!”公益组织中国鲸豚类保护联盟负责人原希得知这一消息后说,“这为其他场馆树立了榜样,证明了业界越来越重视动物福利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海洋生物的科普与保护,“应该强调自然行为,减少对公众的误导。”她还指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zz/1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