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binglibingyin/m/5845.html近代医家张锡纯对人参进行了多方面的解析,提示我们对中药的认识如同对事物的观察,角度是多方面的。人参之须以坚硬者为贵,盖野参生于坚硬土中,且多历岁月,其须自然坚硬。若秧参则人工种植,土松年浅,故其须甚软也。从人参其参须的软硬不同,作为区分山参和秧参的鉴别点。这里,张锡纯提出的理由是山参生长于大自然环境,没有人为的松土培植,加上生长年份长久,因而山参的参须要比秧参的参须坚实而质硬。至于野参之性温和,秧参之性燥热,人所共知,究其所以然之故,非仅在历年之浅深也。因种秧参者多撒砒石末于畦中,以防虫蚁之损伤,参得砒石之气故甚燥热,是以愚于治寒温方中当用参者,从不敢投以秧参,恒以野党参代之,亦能立起沉。至于西洋参,多系用秧参伪制,此愚在奉目睹,用者亦当审慎也。在比较山参与秧参性味差异的时候,张锡纯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观点,山参药性温和,秧参药性燥热。这之间的差异并非年份长短造成的,而是在秧参种植过程中为避免虫害的侵食,人为的在人参地里施用了砒石末,人参根部得砒石之气而使性味变得燥热。因此,张锡纯在配伍组方用药中亦特别谨慎。此外,张锡纯还曾目睹用秧参加工成西洋参的做法,因此吁请读者注意,谨慎观察和使用。山西党参,种植者多,野生者甚少。凡野生者其横纹亦如辽人参,种植者则无横纹,或芦头下有横纹仅数道,且种者皮润肉肥,野者皮粗肉松,横断之中心有纹作菊花形。其芦头以粗大者为贵,名曰狮头党参,为其历年久远,屡次自芦头发生,故作此形。其参生于五台山者名台党参,色白而微黄,生于潞州太行紫团山者名潞党参,亦名紫团参,色微赤而细,以二参较之,台党参力稍大,潞党参则性平不热,以治气虚有热者甚宜。然潞党参野生者甚少,多系人种植者,至辽东所出之党参(为其形若党参,故俗名东党参)。状若台党参,皆系野生,其功用与山西之野台党参相近。这里,张锡纯从芦头、横纹、断面等多个性状特征比对了不同产地的党参与东北人参的区别。其中“狮头党参”、“菊花形”等特征描述,即我们所说的“狮子盘头”、“菊花心”,已成为党参经验鉴别的特征术语。更主要的是,再次明确了同为山西出产的党参,生于五台山的为台党参,生于潞州太行紫团山的则是潞党参,而紫团参就是潞党参。至于产自辽东地区的党参多为野生的,性状和功效皆与野生的台党参相近,名为东党参。从上述理解中,我们尝试还原张锡纯对人参的解析。他对中药的认识是多方位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要带着分析的眼光去考证文献,这样才能有所发现;进而要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才能正确判断和比较易混淆中药性味功效的差异;再者,要充分考量植物生长的地理环境和人为耕作的因素,这样才能正确地找到中药性状特征与内在药性的必然联系。书到用时方恨少。相比之下,我们只有像古人那样勤学多读、博采众长,在浩瀚的中医药文献宝库中多多汲取知识的精华,就像了解人参一样逐个地深入学习,对于更多中药的认识才不会出现杯水车薪的窘境。
往期精彩
海派炮制校友信箱:haipaipaozhi
.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zz/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