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张三疯画的扇子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三冬常在家中坐,三伏之日显威风。

扇子是夏季的物语。

盛夏天干气燥,觅得一处好树荫,乘凉消暑是每日必修课之一。

折扇,作为驱暑降温的神器,是一种用竹木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起来的扇子。

作为贯穿古今人们衷爱的工艺品,折扇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任你是王谢堂前,还是巷陌村家,一柄折扇在手,君子儒雅,侠客豪情,尽情显现。

少年英侠,壮志凌云,执扇看山海河川。

折扇,古时又称“腰扇”、“聚头扇”,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古人喜扇。敞扇揽千缕入怀,乐与清风共作伴,是古人的一种情怀。

如若执扇在手,则清风自可随取随乐、开合由心,江山明月,自在展玩也。

古之侠客多豪迈,一剑一扇走江湖;古之文人多豪情,青云之志凌九霄。

一柄好的折扇,自然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头。

好的打造材料自然成就经典,折扇选用制作材料,越选越精,极奇穷巧。

单从扇骨来说,取材就多样纷呈。

竹类中以棕竹、湘妃竹、梅鹿竹等各种竹类为主;木类中以鸡翅木、紫檀木、乌木为佳;其他还有以象牙、菠萝漆、玳瑁、白玉和翡翠等材料制作的扇骨。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张三风

别署铁堂,画家,常明古灯博物馆馆长,河南开封人。

出版有水墨作品集《非常道》,玄僧幽侣作品集《常道》,中国古代民间灯具研究《汴京灯语》,张三风作品集《非相》。

作者简介

作为开封知名的书画家,张三风有着他的一段往事。

自幼随爷爷画画长大的张三风,08年始问道蠢疯先生,喜游历山野,考察遗散民间的古村庙宇、壁画石窟。

他喜与古人作伴,与尘封的历史为伍,画作行云流水,一切得体自如。

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摩崖石刻断壁残垣,以及荒寒之地人性的体温。

夹缝之中顺势而为的自如,顶天立地的意向开天辟地的做派,同样不乏放荡不羁的烟火气,晨钟暮鼓青灯古佛下抄写经文,绘出画作。

终于,他将画作凝练于传统工器上,以水墨画的形式将其佳作绘于扇面,成就经典。

张三风的扇子,以玉竹为骨。

竹子有节,虚心雅致,作为一种潇洒豪情、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雏形既成,再搭配精雕细刻,水墨丹青,自然妙手出佳作。

山水云天,亭台楼阁,虫鱼鸟兽,悟道禅意,皆可显现于扇面,万象包罗,裹卷千年。

打开折扇时的动作也是有技巧的,当年《戏说乾隆》里,随着一声短促的“teng”,整个扇面就呈现在眼前,不知道迷倒了多少观众。

开之则用,合之则藏,进退自如,逍遥自在。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

一面为书画,另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

折扇如今不仅是驱暑纳凉的工具,也是美化生活的器物,早已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有艺术追求的人,用清醒的手做的、注入了灵魂的东西,无论过多少年也是醒着的,无论再过多少漫长的岁月,也会继续闪光,豪情万丈。

时光如旅,这个盛夏,一柄折拢的书画水墨扇相伴,将中国古典之美融入生活。

扇起,风至。那阵阵清爽,都氤氲着内心的热爱。

点击下方小程序或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文字、图片均为壹脉原创

End

真實地記錄傳承者

長按二維碼關註·「壹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zz/56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