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细说东方神木海南乌木


白癜风丸零售价格元 http://m.39.net/pf/a_4342727.html

古代乌木多产自海南、越南

《红木国家标准》把乌木归为柿树科柿属,主要生长于热带非洲、南亚、东南亚地区,木材乌黑,也叫“角乌”,其外形与紫檀较接近,民间亦称之为“黑檀”,多数为空心,难出大料。现在红木市场上的乌木多为东南亚等国进口,其材质与传统乌木有所区别。

由于乌木木质坚硬,材质光亮,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名贵的木材,亦是我国传统家具器用的用材之一。乌木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名称也经历了许多变化,有“乌文木”、“乌梨木”、“角乌”等丰富的别称。如晋崔豹《古今注》有载:“乌木出交州,色黑有纹,亦谓之‘乌文木’。”《诸番志》卷下称“乌樠木”。明代黄省曾在《西洋朝贡典录》中又将之称为“乌梨木”。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胡德生表示,从古籍记载可以看出,古代的乌木也并非单指一种树种,清朝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写到:乌木,琼州诸岛所产,土人折为箸,行用甚广。志称出海南,一名“角乌”。色纯黑,甚脆。有曰茶乌者,自番泊来,质甚坚,置水则沉。其它类乌木者甚多,皆可作几杖。置水不沉则非也。

业内专家认为,从典籍记载的情况看,我国古代使用的乌木,大多产自海南、越南等地。《广志绎》:“乌木质脆而光理,堪小器具,出琼海。”《海南杂著·越南纪略》:“土产金珠、玳瑁、珊瑚、奇楠、沉檀、束香、肉桂、乌木。”均可为佐证。

多制作居家器物和小件家具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周京南分析说,在我国古代,乌木进入民间及宫廷,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东南亚地区的藩属国进贡;二是从我国的海南岛地区流入内地。由于乌木木性坚质细腻,颜色深沉黝黑,颇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周京南告诉记者,早在元代宫廷的大驾卣薄仪仗中,就有用乌木制作的龙椅宝座,在这件乌木雕龙宝座的靠背上还用金漆髹饰火珠一圈。在民间,乌木多用于居家器用及小件家具,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卷》记载:“笔床之制,行世甚少。余得一古鎏金笔床,长六寸,高一寸二分,阔二寸余,如一架然,上可卧笔四矢……乌木为之亦佳。”此外晚清言情小说《海上花列传》里描写上海富贵人家居室里的娱乐设施中,就有乌木麻雀牌等棋牌玩具。“见靠窗那红木方桌已移在中央,四枝膻烛点得雪亮,桌上一副乌木嵌牙麻雀牌和四分筹码,皆端正齐备。”

明代《万历野获编》记载:“今吴中摺扇,凡紫檀象牙乌木者,俱目为俗制。”虽然作者视乌木制作的折扇为很俗的样式,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乌木制的折扇在民间深入人心。

及至清朝,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也为皇家生产制作了一批乌木家具及器用。周京南告诉记者,从清乾隆时期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的记载来看,相对于存量比较充裕的紫檀和红木来说,内务府造办处的乌木原材料存量并不多,最多百十来斤。如乾隆元年,内务府造办处存有乌木37斤13两9钱5分,乾隆八年这一年旧存乌木62斤6两5钱5分,新进乌木斤。这批乌木被用于清代宫廷家具以及日常器用上。

至今故宫博物院内还藏有一批乌木器用,周京南在长期的库房文物整理工作中发现,这批乌木器用多为小件文玩,如乌木镶银筷子、乌木管笔筒、乌木嵌银丝的小折扇等,少数家具中也有采用乌木制作的,如乌木小条桌等。

珍贵乌木具有药用价值

杨家驹告诉记者,乌木树种小,产量少,大料难得,难以制作大件家具,通常被用以制作小件文玩。即便如此,乌木依然凭借良好的木材属性,美丽光滑的肌理纹路成为传承我国古代家具文化、艺术、技艺的重要载体。

乌木木质坚硬,色彩深沉,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更因为乌木耐腐蚀、褪色现象少,可防虫蛀,成为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很适于表现细腻传神的作品。一些天然造型的乌木也是收藏的潜力股。

此外,乌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乌木属性为纯阴,古籍中就有入药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乌木甘、咸、平、解毒,又主霍乱吐痢,取屑研末,用温酒服。”古代医书《普济方》也写到“治霍乱病重。用乌木梢为末。煎酒服。”

在古代,达官显贵也喜爱将乌木家具、乌木艺术品视为辟邪之物。乌木不但是一味中药,卫血营气,常亲近也可调理身体,因此被海内外誉为“东方神木”。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传播给更多人,让自己的小爱变成世间的大爱。给生活多点精彩多点奇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04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