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编辑谈诗当代旧体诗词的突围


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487554.html

——以朱军东作品为例

汪爱武

安徽文艺出版社名编工作室主任,副编审。古典文学硕士。从事出版工作数十年,以原创图书为主要板块,编辑出版图书数百种,所编图书获得 、省级、行业内等奖项数十种及国家重点项目图书。《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荣获年第六届中华 出版物提名奖,《西方文论经典》系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陈所巨文集》《完颜海瑞文集》《杀人有理》等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蓝旗袍》荣获首届鲁彦周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恐怖升级》荣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图书奖。

编者按:《诗刊》年第4期上半月刊“本期聚焦”栏目,发表了安徽庐江籍诗人朱军东的16首诗词,汪爱武的评论文章《听唱新翻杨柳枝》亦整版刊出。该文以朱军东诗词为例,就当代旧体诗词的创新问题做出总结归纳,于诗人词家颇有裨益,由于版面限制,汪爱武的文章在字数上被精简,现全文发于“零度一一视觉摄影”,以飨读者诸君。

中国向有“诗国”之美誉,若“论功行赏”旧体诗词则贡献 ,绝句,律诗,古风,长短句,在此“体制内”产生无数 诗人,留下无数灿烂篇章。然“五·四”以来旧体诗词被排斥和边缘化,渐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之景象,论其原因,一为白话文运动矫枉过正,一为诗词创作守旧泥古。旧体诗词作为中华名族之瑰宝,文学皇冠上之明珠,历经数千年之沧桑,果真过时,且沦为瓦砾碎片乎?我颇不为然。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此处之“诗”虽专指《诗经》,亦适用于之后的: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诗,可以兴,观,群,怨,更能陶冶情操,温养心灵,提高人文修养与审美情趣;诗,善莫大焉!故而,拂明珠之尘,兴诗词之风,我辈责无旁贷。思想上矫正学界对诗词之漏见,创作上拿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之精品,以事实证明旧体诗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则为当下之要务。

当代旧体诗词如何创作?刘勰《文心雕龙》曰:“变则其久,通则不乏”,可为借鉴。文艺作品勇于创新,方能持久;善于继承,乃不至于贫乏。概而言之,用诗词之“旧瓶”,装当下之“新酒”。何为新酒?语言新,题材新,思想新,声韵新也!安徽庐江籍诗人朱军东研习诗词三十载,作品千余首,览其近年所作,于“四新”颇有实践,谓之“四有新人”可也。以下举其诗词以证之。

首曰语言新。若言作品乃色香味俱全之菜肴,则语言便是新鲜食材。食材不新,何谈口感?更声、漏箭、唾壶、帝苑、玳瑁梁、鸳鸯履……皆过“保质期”,用之无益,朱君取材,活色生香,时让人赞口不绝。其《科学岛一隅》诗:“小径前头铁网横,棵棵绿柳水中生。东边鸟语西边应,入耳浑如立体声。”语言浅白,意境深幽,最可喜者以“立体声”形容群鸟之鸣,新鲜活泼,过目不忘。王国维云:“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我效之云:“‘东边鸟语西边应,入耳浑如立体声’,著‘立体声’三字境界全出矣!”

再看《校园记事》:“一树榴花傍铁门,徘徊花下正愁人。抬头屡向窗台望,晒有那天迷你裙。”古有绿罗裙,茜纱裙,石榴裙,字面虽美,朱君统统不用,“迷你裙”三字非但切合当代女性之服饰,更有双关之妙。一少年徘徊于门外榴花下,屡向楼上窗台望去。为何?朱君不说破,以“迷你裙”引读者遐想——原是等待心爱的女孩下来约会。“迷你”者,非但是裙,更迷花下之男生也。再有《新竹枝词》,写乡间少年苦读后考入大学,赶时髦取了英文名字,“却笑黑娃变杰森”,以黑娃之土,杰森之洋,杂糅一体,非但妙趣横生,亦体现时代特色。

次曰题材新。古往今来之诗词中:春波钓叟,灞桥折柳,相思泪湿春衫透……已被写过无数次,虽然佳篇迭出,然题材终显陈旧。朱君诗词中,时有新人、新事出现,如《卖桃女子》《老保安》《坐公交》《铁路》等,身边人、身边事耳熟能详,读来津津有味。

《老保安》:“身上衣装似警装,腰间惟欠一支枪。巡逻常在楼梯口,站岗便来道闸旁。同事几人皆老迈,上司满屋俱儿郎。余生不是怕孤寂,谁愿变成工作狂。”经有诗笔点染,便产生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起手两句为老保安画像,颇有漫画感觉。颔联描述老保安工作状况。颈联一转,直面世态,栉风沐雨者皆为老人,办公室闲谈者皆为青壮年。 两句点破世情:老人孤寂,缺乏亲情关爱,以保安工作消磨余生,读罢不胜唏嘘。

再曰思想新。世人对旧体诗词之批评,多云其体裁束缚思想,胡适先生甚至将之与小脚、姨太太、太监等相提并论,然真正的诗人却能在掌握诗词格律之后,优雅从容地写出新思想、新情趣!新世纪以来,众多诗人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写下众多观念新颖,思想深邃的好作品,他们用实践证明,所谓“束缚”只束庸人,并不束真正之诗人。

朱君《李鸿章故居》云:“门头大匾空悬李,门内重楼不属卿。泣血当年签字后,为谁背负卖国名?”便是为历史翻案,让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李鸿章故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之淮河路,门头高悬“李府”两个大字,然李府已非李鸿章所有,便如李鸿章当年代表清廷签订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虽然画押者姓李,卖国者究非其本人。史书记载,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后大口吐血,于病榻上写下奏章“创深痛剧,薄海惊心。”其去世之时,“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大国人呼之为卖国贼,实为表象所迷,并不知国力衰微,朝廷无能,吏治腐败,实乃取辱之因!

再如《行走古徽州》:“黛瓦白墙四五家,炊烟一缕受风斜。春来十里桃花水,银发阿婆犹浣纱。”同是浣纱人,西施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中,做了牺牲品,徽州阿婆却在平淡中幸福一生。我们不禁要问: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是什么?轰轰烈烈青史留名,还是平平淡淡安享天伦?这首诗内涵丰富,思想新颖,引人深思。

再看《包公祠》:“祠堂傲立水中央,四面荷花映粉墙。多少贪赃枉法者,曾来昂首赏风光。”世人写包公多颂其廉洁,或称之刚正不阿,然而包公祠作为历史遗迹、名胜景点,何曾少得贪官污吏的足迹,未现形之前,他们道貌岸然、趾高气扬,对着“青天”祠堂,又何尝警醒!《围炉诗话》曰:“诗贵有含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为最。”本诗言外之意试揣摩一二:廉政宣传固有必要,更有必要者乃是制度建设,唯如此方能 限度地杜绝贪腐现象。

末曰声韵新。古人写诗用《平水韵》,填词则依《词林正韵》,朱君前期作品,无论诗、词皆用《词林正韵》,近年则有“今声今韵”出现。有人斥其诗韵、词韵不分,朱君笑曰,“东”与“冬”分属两个韵部,试问此两字读音有何不同?诗词皆为韵文,为何作诗不能依照词韵?一味泥古,与削足适履有何分别?即便是依照词韵,朱君亦会挑选“顺口”的韵字,比如同属“十灰”之:回,陪,开,台,其绝不会让前两字与后两字通押,因为以普通话读来并非“一奶同胞”。几千年来,中国文字的读音处于变化之中,普通话语系中非但入声消失,许多字的读音亦于古代不同,既然当代人作诗给当地人看,为何不依当代声韵?

如《青石》:“绿树荫浓绿藓滑,笛声缥缈叹芳华。青石亦解幽人意,故向溪流阻落花。”滑字,由入声韵变成平声韵,石字也按普通话读音作平声用。《杨絮》:“似雪何堪伴老梅,如棉未可制新衣。铺天卷地终无用,却惹行人掩口鼻。”鼻字,则由入声变成平声与衣字通押。此两首诗,使用今声今韵,却严守绝句格律,字面工整,音韵优美,一美青石,一刺杨絮,美刺并举,均有较高之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在朱君的作品里,我亦看到“自度曲”,所谓自度曲,乃是通晓音律之词人,自家填词,自家谱曲的作品。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均是个中高手,自度曲实是形式上的创新。如今,词之乐谱丢失,变成纯文学体裁,朱君之“自度曲”称为“自度词”或许更合适些。旧体诗词格律过严,新诗复过于散漫,那么“自度词”或许是中国韵诗的一个发展方向。《光明日报》年2月23日,发表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学术部负责人莫真宝先生之《诗词的当代价值、创新与发展》,文章肯定诗人王国钦的观点:“(自)度词将宋词的平仄协调、句法有序、音韵有度、可以分片等基本因素,与新诗的语言灵活、章法自由等主要特质,进行了一次恰当、成功的艺术嫁接”,较之前人探索的“解放词”,即采用传统词牌而放宽声韵格律相比,是一种更加灵活与更加务实的策略。朱君的“自度曲”,与之不谋而合,我期待“四有新人”朱军东先生,在诗词道路上,继续发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用一支生花妙笔,写出更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听唱新翻杨柳枝,不亦快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dc/10759.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