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潘新和孙绍振印象


当孙绍振的学生至今已有30年了,时间太长了,感觉变得多少有点麻木、迟钝。可以述说的实在太多了,生怕漏失了什么,也担心无法写出先生的神韵,弄得自己无从下笔。同时又担心笔下会有所偏颇或溢美,在顾虑重重下勉强提笔,老是有言不达意、力不从心之感。孙绍振先生的形象是很“洋派”的。鼻梁上架一副硕大的玳瑁眼镜,贝雷帽、西装,风度翩翩,举止潇洒,属于一见面就能让人感受到大学教授气派的那种。由于他的专业主要是“文艺理论”(说“主要是”,是因为他涉及的领域太多了,先教写作,然后研究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后来还成为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导师),而中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基本是“舶来品”,所以作为这个专业的教师也就多少沾上了点洋气。而且他有多次国外游历、讲学的经历,眼界开阔。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始终是很前卫的。但他“骨子”里是很“中国”的。他待人诚恳、热情,天生具有亲和力。对老师、同学、朋友,他都很念情谊。他的一位小学老师生活拮据,他得知后每年都记得寄一笔钱过去,希望老师晚年能过得宽裕些。在得知一位老同学病逝了,并留下累累债务时,他寄去了两万元。在钱的问题上他是很洒脱的,称得上“知足常乐”。面对晚辈和学生,他是仁厚亲切的父亲、兄长、朋友,不论是谁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有困难,他总是有求必应,哪怕办不到他也会竭尽全力。无论是与他过往密切的还是和他偶有接触的人,无不受到他学识和人格双重魅力的吸引,感受到他的仁爱与温情。但是嫉恶如仇的他对自己所不屑的人也是丝毫不留情面的,可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有一种人,经过岁月精心地镂刻磋磨,愈老愈显得优雅、雍容、爽朗,先生就是这种人。他年逾古稀心理上依然年轻、俊逸、豪迈。我与他相处了几十年,都没怎么见他发愁,也罕见他发怒,他总是乐呵着、悠然着。他心胸豁达、精神矍铄、头脑机敏。和他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他从不缺乏听众,因为和他聊天是快乐的。他是一个演说家,谈话高手,往往一聊起来就停不住:思维催逼着语言,雄辩簇拥着思想,幽默文饰着机智,口若悬河、滔滔汤汤、一泄千里。他即使活到一百岁也不会老的。先生原来只是我们的先生,而今已然成为全中国语文老师的先生了。多数语文老师认识孙绍振,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年,先生以一篇《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发教育改革、高考改革之先声。与此同时,那场旷日持久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揭露出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积弊,其影响远远超越了语文学科,引起了全社会的震惊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fz/106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