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读红楼第62回憨湘云醉眠芍


精神物质双丰收吃着火锅看红楼大家好这里是要有光之曹雪勤读书我不是曹雪柳家的怎么骂人?这一回啊,贾宝玉和荣国府的好几个人都过生日。他过生日的礼节挺复杂的。张道士给他送来了礼,换了寄名符,几处寺庙的和尚尼姑送了供尖儿。舅舅王子腾给了送了衣服鞋袜,还有上用的银丝挂面。又派人去各处寺庙放堂舍钱,反正活动很多。这里面提到的供尖儿呢,就是指蜜供。用面粉做成小条,油炸过以后,拌上蜜,堆成塔的形状,用来供神,塔顶的部分叫做"供尖儿"。上用银丝挂面呢,就是进贡给皇帝吃的精细挂面。放堂,是旧时候,施主在寺庙里把财物普遍地施舍给僧人。宝玉过生日这天,可巧也是平儿的生日。大家都说,平儿,你怎么不早点儿告诉我们今天是你生日呢?大家也好准备准备,平儿很会说话,她说:我又不是那牌儿名上的人,生日悄悄过就可以了。那牌儿名上的人,指的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在这儿平儿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个丫鬟,地位又不高,过生日也犯不着惊动大家伙儿。过生日的这几个人凑齐了,大家就开起了生日宴会,排场很大,叫筵开玳瑁(dai4mao4),褥设芙蓉。玳瑁是一种乌龟类型的动物,甲壳有光泽,可以作装饰品。玳瑁筵就是指用玳瑁装饰坐具的宴席;褥设芙蓉呢,则是指坐褥上绣着芙蓉,这两句话是形容宴会非常华贵精美。开宴会当然要玩游戏,大家就商量玩什么,七嘴八舌的, 通过抽签,选中了射覆这种游戏。射覆,就是把某种东西遮盖起来,让别人猜,猜中了就算获胜。在这儿,贾宝玉他们玩的其实是语言文字的射覆,类似于猜谜语。史湘云不爱玩这种文络络的游戏,她说自己喜欢玩拇战这种爽快的游戏,拇战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划拳、猜拳。确实要比射覆痛快很多,玩起来也热闹。大家玩了一会儿,史湘云又想出个新玩法,她要求,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得是一件和人情世故有关的的水果蔬菜。酒面和酒底我们先前讲过。这儿我解释下时宪书,时宪书呀,也叫时宪历,因为乾隆皇帝叫弘历,为了避他的讳,改称时宪书,其实就是历书。每年朝廷都会颁发,指导百姓安排生产生活,和我们现在用的某些日历比较相似。生日宴会结束以后,宝玉回到怡红院,又和芳官一起吃了饭,袭人和晴雯回到家,知道他吃过了东西,袭人说:你就是个猫儿食。猫儿食,是嘲笑人饭量小,不安顿吃正儿八经的饭,而是随时吃零食。贾府这些主子吃饭呀,都得摆开桌子,规规矩矩地按时间吃,宝玉不遵守规矩,又被袭人规劝了。谁是大观园中才情豪放的李白?这一回先把前面错综复杂又琐碎纷扰的是非给了结了,然后很快地就立刻进入到另一个欢乐的主题,把人事纠缠烦扰的阴霾一扫而空,接着一直到后面的第六十三回都充满了明朗、欢笑的场面,大观园又回到美好的那一面了。原来小说家大张旗鼓,写了四个人同一天生日,包括宝玉、宝琴、平儿、岫烟,这 是小说家别出心裁的大手笔,不单单是要为了彰显庆生活动的热闹,至于回目上所提到的〈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只是其中的两个切片而已。现在,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两大重点。首先,这一回主要是铺陈宝玉过生日,但曹雪芹却让几个人物「同一天生日」,这当然是刻意安排的,其中就隐含了彼此的某一种特殊连结,在这一回里,大家提到同日出生的,除了宝玉等四个人之外,还有元春和荣国公贾源这一组,以及黛玉和袭人这一组。这两组人物的关系各有不同的重点, ,以元春和荣国公贾源这一组来说,他们都是大年初一诞生,明显是和家族运势的重大发展有关,大年初一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崭新创造,也是大地回春的蓬勃开端,而荣国公贾源是建功封爵、奠定贾家百年荣华富贵的始祖,而元春的封妃是进一步晋升为皇亲国戚,在前面第13回的时候秦可卿就称之为「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也就是锦上添花的意思,元春封妃把荣国公的等级更带到 ,难怪她也用到大年初一的象征。第二,对现代读者而言,最不能理解的就属黛玉和袭人这一组了。这两个人的生日都是二月十二日,为什么呢?经过仔细的研究,我认为曹雪芹这样安排的用意有两个,一方面是强调这两个人其实感情很好,属于往来频繁的姊妹淘,另一方面是要暗示这两个少女具有同一种身份,那就是:她们都是宝玉的妻妾!我知道这样说,可能大大颠覆了一般读者的印象,但其实这才是事情的真相。前面我们已经提醒大家,从第31回黛玉会拍袭人的肩膀,还称她为嫂子,而袭人也竟然推了黛玉一把,黛玉也不以为意,就已经可以看出这两个人之间是很亲近、很平等的姊妹关系,后来还有许多可见彼此交情深厚的小小互动,只是一般读者没有发现罢了。而黛玉是贾府上下公认的宝二奶奶,袭人则是众所周知王夫人内定的宝玉姨娘,甚至对宝玉个人而言,这两个少女都是他的同命伴侣,到了抄检大观园以后,第七十八回中宝玉心里还想着:只有黛玉、袭人「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可见同为宝玉的妻妾这一点,也是黛玉、袭人同一天生日的用意所在。讲完了同一天生日的象征意义,我们要谈一谈一件很有趣的设计,那就是「花」在这一回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回目上的〈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以花为媒介,曹雪芹用以塑造湘云的豪爽洒脱,还让香菱恩爱的夫妻之情得到了巧妙的呈现,甚至在这一回的 面,连宝玉也去葬花了呢。我们先看〈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这一部分吧。当时湘云喝醉了,倒卧在院子里的大石头上睡着了,才一会儿的功夫,满头满脸满身都堆满了四周飘落的芍药花,一群蜜蜂蝴蝶闹哄哄地围着她,这是多么诗情画意的场面!这美妙的一幕,是曹雪芹从唐诗里得到的灵感呢,其中之一,就是李白〈自遣〉诗:对酒不觉瞑,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李白在山中溪水边醉倒以后,会「落花盈我衣」,纷纷飘落的花瓣布满了他的衣裳,那整个人不就变成了一座花冢了吗?而李白身上堆了满满的落花,他自己岂不就像一片草地、一块大石,所以才能完全和周围的景物融合为一体,可见那真是一种多么旷达的胸襟气度啊。显然曹雪芹把唐诗融入到小说里,创造了无比赏心悦目的经典画面,也衬托出湘云这个人物豪迈不羁的性格,她确实是第5回所说的「英豪阔大」、「光风霁月」,和李白是同一类的。还不仅如此,湘云在花堆里、睡梦中继续行酒令,其中的一句「玉碗盛来 光」,就是出自李白所作〈客中行〉一诗呢!所以,如果你问一个问题:谁是大观园中才情豪放的李白?那答案就一定是史湘云!至于回目上的〈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又和花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曹雪芹安排了斗草的游戏,这也是一门我们现代人玩不起的休闲娱乐呢,当时香菱有一枝并头开花的夫妻蕙,就是用来比喻她和薛蟠之间是恩爱的夫妻关系。——-—芝士拓展——-—“斗草”亦称“斗百草”,是以各种花草相斗决胜负的一种游戏,由于年代的久远,斗草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现在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时代先民生存艰难,生活单调,为打发枯燥的生活,空闲的时候便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于是逐渐产生了各种游戏,斗草就是其中的一种。有关斗草的记载,最早是在南北朝时期,那时它的名称为“蹋百草”,是端午民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这样的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南朝梁王筠《五日望采拾诗》:“采艾异诗人”,“折花竞鲜彩”。唐代韩愕的《岁华纪丽》曾描述当时“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的活动。而唐代诗人对斗草之游艺也多有吟咏,如司空图《灯花诗》有“明朝斗草应多喜,剪得灯花自扫眉”之句;白居易《观儿戏诗》也有:“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的名言。此外,还有郑谷《采桑》“晓陌携笼去,桑林路隔淮。如何斗百草,赌取凤凰钗”;李白《清平乐》中道:“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唐代的斗草游戏不仅盛行于儿童之中,就是上自皇室贵戚、王公大臣,下至市民百姓,也都乐此不疲。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唐中宗时,安乐公主在端午节玩斗草游戏,想以特有的品种取胜,便命令人骑快马到南海袛洹寺,取东晋谢灵运施给该寺的胡须,安乐公主怕剩下的胡须为别人所得,“因剪弃其余,今遂无”。五代时,南汉主刘钺在皇宫后苑遍植奇花异草,每值春深花繁时节,他就会组织一班宫女斗花取乐。早晨打开后苑大门,他一声令下,宫女们蜂拥而入随意采摘,到规定的时间锁上门,宫女们被集中起来,在大殿中比胜负,以谁采的种类多为胜,负者就要献出金银了, 这些钱被集中起来,作为宴会的费用。到了宋朝,斗草游戏之风更盛,描写斗草游戏的诗词数不胜数,“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春日杂兴》中描述的儿童斗草情形,由此可见,斗草之风的盛行。宋朝时,斗草的时间也不只限于端午节了,如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中就有“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句,描写了清明节的斗草游戏,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相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则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日斗草的美景。明清时期,这一游艺活动更为盛行,除《红楼梦》,在其它文学作品中也曾出现过斗草的游戏,如李汝珍的《镜花缘》,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群婴斗草图》等等。到了现代,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渐渐疏远,再加上游戏种类的增多,已很少有人玩斗草的游戏,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斗草已慢慢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买了一套四大名著的邮票

到货了嘚瑟一下

下图是20张水浒传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fz/11462.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