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法律公正瑞兽石雕獬豸独角兽的寓意图


传统建筑石雕

本订阅号用大量传统石雕图片,展现不同地区不同风格建筑石雕,从艺术性、知识性诸方面使读者较简明概括地介绍了建筑石雕的技术、艺术、民俗、环境等各方面相关的基本知识。该订阅号图文并茂,集艺术性、知识性、通俗性于一体,可供石雕行业的人员阅读。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是中国古书中常见的一种神兽,能辨曲直,汉杨孚《异物志》对獬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意思是说,獬豸能区分好人坏人,看到两人打架,它会用角抵触理亏者。听到有人吵架,它会用口咬挑起是非的一方。相传,先秦官员断案折狱,曾用獬豸辨别其中曲直,其中声明最盛者莫过于帝尧时期的刑官皋陶。传说中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我们的祖先在创构“法”字上,其渊源颇具智慧和神话色彩。在古代,现在的“法”字被写作“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从字的架构上看,“灋”字的左边是三点水,代表着取法平如水之意。它的右边是“廌”下边一个“去”,“廌”,即神兽獬豸,将“廌”编成“法”字的一部分,取的就是獬豸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的含义。由此,獬豸在汉字文化中又与“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多方面文化的影响,獬豸在古代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

后来,出于便于书写和记忆的需要,“廌”字从“灋”中被隐去,简化为“法”,然而它所象征的中国法律传统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獬豸在我国古代法制监督史上仍有着非凡的涵义。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的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不仅在服装,在皇家建筑方面,獬豸的形象也必不可少,如明孝陵和十三陵的镇墓神兽,还有故宫太和殿、乾清宫内威严的独角兽,都是獬豸的化身。直到今天,在我国一些法院门口布置的代表法律的护门神兽也是獬豸。獬豸文化的源远流长可见一斑。

獬豸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影响十分深远,许多故事和传奇都有獬豸的身影出没:曾在古颍州做过太守的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艾子杂说》中讲了“獬豸辨好”的寓言故事。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次,齐宣王问艾子道:“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你熟悉吗?”艾子答道:“尧做皇帝时,是有一种猛兽叫獬豸,饲养在宫廷里,它能分辨好坏,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艾子停了停接着感慨他说:“如果今天朝廷里还有这种猛兽的话,我想它不用再寻找其它的食物了!”这就将獬豸的能辨是非,引申到了官场,以官员为审视监督的对象。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不用再寻找其它的食物,讽刺当时的官场奸臣和贪官太多了。

还有关汉卿《玉镜台》 折中“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的戏词就运用了獬豸的形象。还有四大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地府中的“谛听”神兽,它在辨别真假美猴王时也是有用到同獬豸类似的异能。

在民间,许多地方的文化都深受獬豸的影响。比如说客家人,在长期迁徙和生产生活中,客家人以古代獬豸崇拜为基础,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西“獬豸”文化,其核心内容即聪灵、刚强、公正、诚信。“獬豸”文化主导着闽西客家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想方法、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等各个方面,客家人亦是“獬豸”文化的忠实践行者。在国家前途一片灰暗之时,以刘亚楼、杨成武、傅连暲、张南生、邓子恢、张鼎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共和国将军,为了民族和国家,秉承已经融入血液的“獬豸精神”,为中国的未来前仆后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愿大家都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安康吉祥!

在日以文明的今天,古典石雕建筑文化确有着她更为独特的魅力,被许多文人雅士所喜爱收藏。这些美观典雅的传统石雕走进了他们的公司、院落及居室,呈现着一种文明华贵与典雅的风范。因为石头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以“石”倍受崇拜,将其雕琢或赏识出来,就更富灵性。为此有人曾说:“山有石则奇;水有石则秀;园有石则美;家有石则安;室有石则雅;人有石则旺;业有石则兴……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愿君能在此欣赏精美的传统石雕或赏石而“石来运转,好远常随”。

共同弘扬中华“石”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jt/10558.html

冀ICP备20001468号-19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