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故事
原标题:陈祥胜:外销扇,清代工艺美术发展史的代表
▲陈祥胜
导言陈祥胜,一位钟情于外销扇的深圳藏家,经过十余年,他收集了将近二百把精美的扇具,成为外销扇的收藏大家,“只要看到合意的扇子我都要买回来”。
陈祥胜在与科班出身的太太朱求真一起全面梳理自己藏品之后,挑选了十七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的部分外销扇举办《制扇至美——清代外销扇精品展》。此次展览由深圳博物馆主办,共计展出82件套扇具,为目前为止 型的外销扇专题展览,吸引了很多藏家及爱好者的
与大部分藏家一样,陈祥胜从小就有收集物件的兴趣,在念小学的时候,他喜欢上收集烟盒,帮父亲买烟就是他最主要的收集渠道,“那个年代几分钱的金葫芦烟,烟盒只有一层皮,没有内胆,烟买回来后,我就把烟拿出来,用纸包着,烟盒拿走。当时我攒了很多烟纸,还有我收集了几箱的小人书。”而真正让陈祥胜真正体会到收藏滋味的是中学时代集邮和收钱币,“当时有一个日本翻译,让我给他收集当时日本驻东北三省部队专用的军用手票,当时我收集了不少,现在我自己还留着样板。”
而真正涉足文玩收藏,是陈祥胜在工作之后,瓷器、刺绣、象牙、珊瑚、玳瑁、书画都在玩,但他唯独对外销扇情有独钟。在很多同行看来,外销扇相对女性化,也相对冷门,几乎没有藏家会以此为主要的收藏门类;另一方面,相较于外销扇,外销瓷更受到收藏市场的追捧及为人所熟悉。但在陈祥胜眼中,古代扇子也属于文人雅士心爱的把玩,怀揣袖藏,做工很精致,“每一把扇子买回来,我都爱不释手。瓷器本来就是收藏大宗,但瓷器的顶峰不在清代,清代成就 的瓷器也不在广州,外销艺术品而言,我觉得 代表性的是扇子。因为外销扇没有任何局限,没有制式,是一种文化碰撞的产物,任何工艺都可以融入到外销扇中,从装饰题材、构图都包含在内。传统的工艺美术都有发展脉络,但外销扇是在对外贸易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样式更活泼、更丰富。”
朱求真介绍,“在清朝通商口岸开放前,西方接触中国的扇子比较晚,在明后期才有传教士或者商人把扇子带到西方,在上流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因为当时对外贸易并没有开通,西方无法在中国大量订购,所以也开始大量制作扇子,法国成立了扇子协会,但纯粹以各种各样的鸟类羽毛装饰扇子。直到清代开放对外贸易,西方上流社会发现中国的扇子比他们的工艺更精美,于是中国的扇子大量出口,把他们的制扇行业全部压跨。现在英国、法国都有扇子博物馆,但国内的藏家对广东外销扇并不了解,这是一个空白。”
在国内,谈及外销扇的专业书籍甚少,陈祥胜在瓷器、杂项方面的收藏反而让他更清晰外销扇的发展脉络及特点,“因为这些器物都有时代的痕迹,比如乾隆和雍正年间的器物,风格有所不同,雍正爱好洁简雅致的风格;康熙的瓷器色彩艳丽。当时,几乎所有行业的工匠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制扇业的行列,能从中找到时代艺术风格的共同点。”
▲十年前,陈祥胜从深圳藏家手中买到的“刺绣四季花鸟折扇
▲彩绘西方庭院人物纹折扇
广结扇缘
“我的其他收藏都是为扇子服务的”,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陈祥胜已经开始入手外销扇,但真正有意识地成体系收藏是从年开始,“那时,我买回扇子就往箱子里放,因为怕弄坏,也不常拿出来看。因为外销扇的材质多样——玳瑁、檀木、贝壳、象牙、羽毛、纸、点翠、掐丝等,保存条件也不尽相同,木扇需要相对湿润的条件,纸扇则更需要干燥,唯有取中间值,因为深圳的气候比较潮湿,我们很小心地把这些扇子放在樟木箱子里,在恒温恒湿的状态下均衡地保管。”
两年前,陈祥胜曾经卖过两件瓷器和一件龙袍来买扇子,这个过程在他看来,只是买卖。他所收藏的其他类别的藏品,只需要了解工艺、历史和文化,作为收藏经验的积累,也是以藏养藏的方式,“因为当时有几把扇子,买起来还是蛮吃力的。我酷爱扇子,相较之下,瓷器和龙袍只是过客,只能割让瓷器和龙袍买扇子。卖了就卖了,我不太在意,如果有一把扇子坏了,或者是干了,自然开裂了,我很在意。我能说出每把扇子的来历,但我记不住每把扇子买回来的价钱,因为我没有想过卖,我没有卖过一把扇子!”
在举办这次展览之前,陈祥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收藏了多少把扇子。朱求真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把收藏的外销扇整理了一遍——拍照、量尺寸、写说明。经过这次系统的梳理,陈祥胜才惊觉自己是国内收藏最多外销扇的藏家,就像一部清代的工艺美术发展史,“目前外销扇收藏最多的地方在广东,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一百多把外销扇,陈家祠博物馆有四十余把,广州市博物馆有十余把。”
“看到外销扇,不管在哪位藏家手里,只要我没有这种类型扇子,就一定设法买回来。”十年前,陈祥胜得知深圳的一位藏家手里有一把象牙刺绣折扇,带有原装盒子,盒底漆描金,木盒里还有一个清代制造的玻璃盒子,保存非常完好。扇盒里套一个扇盒,就像内胆一样,扇子有40多公分,用一整根象牙雕刻,雕工采用了浮雕、透雕和镂空的技艺,还有五成工的浮雕,立体感非常好;还有扇坠,是非常完整的扇子;刺绣是典型的粤秀。最初,他给我开价八万元,但那个年代,我觉得太贵了,为了这把扇子,我去了他家四五趟。慢慢地磨,他看到我真的很喜欢,就以6万元卖给我扇子和一对核桃。”
▲刺绣禽鸟纹团扇(反面)
▲描金人物纹团扇
正能量收藏
“扇子收藏对我的影响很大,满满的正能量”,回顾外销扇收藏带来的收获,陈祥胜感慨道,“比如粤绣,作为四大名绣之一,针法和寓意是我以前不清楚的,粤绣比较讲究花鸟纹饰,一把扇子可以有40多种针法,甚至有上百种针法。花开富贵的主题,上面绣有牡丹;锦鸡,寓意‘锦绣前程’。我手上有一把扇两面都绣有大公鸡,寓意大吉大利。”
陈祥胜会定期到欧洲寻找外销扇,外销扇本来就是冷门的收藏类型,近年,能被陈祥胜青睐的扇子越来越来越少,“高、精、尖”,是他现在收藏的三个标准,“现在一年可能也收不到十把扇子”。年,陈祥胜在欧洲呆了二十多天,才买到两把团扇;在早几天,他一直有联系的一位英国藏家通过
“实际上国内扇子比较多,存世量还是有的,但是大海捞针。不知道其他人有哪些类别,只有被别人
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文人扇主要产地在苏州、北京和四川,集中于珠三角地区的外销扇,朱求真认为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精美的外销扇曾经辉煌过,也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在国内,关于外销扇的艺术性、文化特质并没有专业的研究学者和相关书籍。据此,陈祥胜与朱求真计划联合深圳博物馆出版一本专门介绍外销扇的书籍,“我不想辜负手上这一批精美的扇子!”
文章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同样是过年,今年过的“羊”气点好吗?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jt/1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