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①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春秋时鲁国大夫。
②居蔡:居,作动词用,藏的意思。
③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因此把大龟叫“蔡”。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
④山节藻梲(zhuō):节,柱上的斗拱。梲,房梁上的短柱。山节藻梲即指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梲上绘上水草花纹。古时是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
⑤知:同“智”。孔子认为臧文仲为大龟盖豪华的房子,为僭越行为,不智。
孔子说:“臧文仲为产自蔡地的大乌龟盖了一间房子,中有雕刻成山形的斗拱和画着藻草的梁柱,他这样做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聪明呢?”
臧文仲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智者”,而孔子却认为他不智。古时国有大事不决,就用龟甲来占卜。用于占卜的龟有六种,按照周礼的规定,六种龟各藏一个屋子,由专门的龟人来掌管。臧孙氏三代为鲁国掌龟大夫,臧文仲在大乌龟的屋子上刻有山形的斗拱和画有水藻的梁柱,这是国君的庙饰,而藏文仲却加以擅用,是违反礼制的,这样做当然称不上明智。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諡文。蔡,大龟。蔡地出善龟,因名大龟为蔡。古时国有大事不决,则占卜,龟有灵气,故以龟甲占之。占卜之龟有六种,周礼谓之六龟,各藏一屋,使龟人掌管之。臧孙三代为鲁国掌龟之大夫,故曰居蔡。山节者,谓刻柱头为斗拱,其形如山,故曰山节。藻棁者,大梁之上承托二梁之短柱,谓之棁,在棁上彫画藻文,谓之藻。山节藻棁皆为天子之庙饰,而文仲以此施于藏龟之屋,违制媚神,不重人事,是为不智之举,故孔子论之曰,何如其智也。宋儒张横渠与朱子皆如此说,以居蔡山节藻棁作一句读。集解包注,以居蔡为一句,谓文仲自家居蔡为僭,山节藻棁又一句,以此施于其家,谓为 。考诸文仲世为鲁之龟人,而又甚俭,非如包注所云然,今从宋注。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臧文仲是孔子父母之邦——鲁国的大夫为臧孙氏,名辰。“居”字在这里,和“囤积居奇”这句成语中的那个“居”字的意义相同。“蔡”是大乌龟,就是在街上特产店中可买到的玳瑁。
因为古人对于乌龟非常重视,鲁国的大夫臧文仲居蔡,把一个玳瑁藏起来。当年没有博物馆,臧文仲是一位大夫,在自己家里,修了一间房子,把这个玳瑁供起来。这间供玳瑁的房子,漂亮极了。“山节藻棁”,就是古代木质的建筑物,在梁柱上雕刻有山水。“藻”是海藻形的花纹浮雕。“棁”就是接榫的地方。为了供一只乌龟,特别在家里修一栋建筑物,又修得那么漂亮、华丽、 。一般人都认为臧文仲很有智慧,很有学问。孔子就说:“何如其知也?”——这个“知”读“智”——像他做这样事情的人,为什么一般人说他很有智慧呢?孔子认为臧文仲做这件事太不懂事,几乎是近于无知。他相信一个人到了某种地位时,在言行上,一举一动,一句话,都会影响到社会风气。以现代社会而言如果一个有权位的人家,养一只小狗,给它盖栋小洋房,就未免太过分了。当一个社会艰难困苦的时候,这样做是不应该的,这不能算是智。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臧文仲,是鲁大夫,姓臧名辰,谥为文仲。素以智名者也。居,是藏。蔡,是大龟,用以为卜者,以其获之于蔡地,遂名为蔡。节,是柱头斗栱。藻,是水草。棁,是梁上短柱。孔子说:“人都以臧文仲为智,然明智之人必然见理不惑,试举他一事言之。且鲁之有大龟,虽所以为占卜之用,然不过以决疑示兆而已,非能司其祸福之柄也。文仲乃为屋室以居之,又将那柱头斗栱上,都刻为山形,梁上的短柱,都画上水草,真若大龟居处于其中,而能降福于人者,斯不亦大惑矣乎。”盖人有人之理,神有神之理。人之理所当尽,而神之理,则幽昧而不可知。惟尽其所当务,而不取必于其所难知,斯可谓智矣。今文仲不务民义,而谄渎鬼神如此,则是不达幽明之理,而惑于祸福之说,其心之不明亦甚矣。何如谓之智乎?夫文仲之智,人皆称之。夫子独据实而断其不然,这正是众好之必察焉者。所以为人物之权衡也,观人者宜取以为法。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音卓),何如其知(四声,同智)也。
孔子说:“臧文仲身居鲁国掌管龟(占卜用)的大夫,把柱子头刻为斗栱和棁上雕画海藻纹的房子,用来藏乌龟,这怎么能算是智慧?”
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谥文。蔡,大龟。蔡地出善龟,因此把大龟称之为蔡。古时候国家有大事下不了决定,就用龟壳占卜。山节,是说把柱子头刻为斗拱,斗拱的形状像山,所以称之为山节。藻棁,大梁的上面承托二梁的短柱,叫棁,在棁上雕画海藻纹,叫藻。
李老在《论语讲要》中指出,山节藻棁是天子祖先宗庙才有的装饰,而臧文仲居然用来藏占卜的龟,这叫违反周朝的礼制而去巴结谄媚神灵,不重视人道之事,不是明智的人所为之事,所以夫子才说,“何如其智也”。
夫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同智)矣。”真正智慧的人不求鬼神,不求占卜,而求“务民之义”。求“务民之义”者,必是仁者,鬼神自会佑之。而我们人往往偏于迷信,信儒家的就说读读《弟子规》,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信佛家就去拜拜佛菩萨,就想全家身体健康,丁财两旺了。这些都是迷信。信儒家,就让仁爱从我们身上真正的体现出来;信佛家,就让慈悲从我们身上真正的体现出来;而且这仁爱与慈悲,一定是家里人先体会到才对,因为《孝经》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夫子在雍也篇也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占而已矣”。就是说恒久有德行的人,不用占卜问鬼神,就知道他是吉祥的。而德行不能恒久的人,也不用占卜问鬼神,就知道他一定是凶险的。这就是天地宇宙间的自然规律,“不占而已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jt/1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