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部分原来使用汉语教材的民族地区开始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打开新教材,教师们感到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出现了很多新课文,有些原来八、九年级的课文出现在了七年级,而且有相当数量的文言诗文;课后练习变化 ,分成了两个层次,字词句的练习减少了,内容理解、写作方法方面的练习增多了;看不到语法、句式等这些熟悉的内容,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这样的新栏目,等等。
面对这些变化,一些教师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我们建议教师放下包袱,积极寻找对策,轻装前进,有效推进课堂教学。
本文拟就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谈谈统编教材的编写思路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
了解双线组元结构,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口粮”
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组织,由梁启超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分组教学”发端而来。此后,语文教材单元设计或以语言知识、文体知识为线索,或以听、说、读、写能力为线索,或以人文主题(也有称话题)为线索,从各个不同角度展开探索和实践。统编教材为了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性,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这样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以保证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和语文素养的有效达成。
所谓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人文教育价值进行组合,如“祖国之恋”“亲情之爱”“修身 ”“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别落实到不同的单元教学之中。可以说,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遵循;语文要素则是课堂教学需要落实的基本的语文能力点,学生要掌握的语文学习的“基本口粮”。以七年级上、下册为例,通过表格1,我们可以对两条线索有大致的了解。
上述要求在教材中主要通过单元导语来体现。单元导语一般分两段。 段是对本单元人文价值的阐释,体现单元课文的组织思路;第二段则是语文要素的说明,体现单元的工具性发展目标。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通过这个单元导语,我们就会明白:一方面,这个单元的选文都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爱有关。教学时,要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课文所呈现的浓浓爱意,并推己及人,自己也要感悟到父母、兄弟、姊妹之间深厚的感情。如果能在适当时机把自己对家人的爱表达出来,就是学习的 收获。另一方面,更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jt/1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