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区“寻茶”时曾分别在“普洱市“,“宁洱县“及“易武乡”三地看到了不同版本的"茶马古道图"及“茶源标志”。
那么究竟什么是“茶马古道”?
在很多人心目中,“茶马古道”一词本身就有种很传奇很沧桑的意味。但真相可能会让您失望了: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专有词汇,其出现至今尚不足20年。甚至最早的写法还是“茶马之道”。
不过作为历史的事实存在,“茶马古道”却真真切切地上迄隋唐,至今不绝(在历次的滇西地区徒步中,我本人都曾与“现代马帮”遭遇)。在于历史的长河中,这条神秘的“古路”浮沉随浪,错综复杂…不信你打开“百度百科”的“茶马古道”词条, 会看得你从“似懂非懂”到“不知所云”直至 “崩溃抓狂”。
看看上面的综述性文字:"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看似规范周全,实则含糊其辞,语焉不详。
"中国西南地区”,“民间国际贸易”,“经济文化交流”这几个关键词仔细推敲都有问题。只是 “旅行线路”,“开发不尽”两词确属实话!
茶马古道的线路~按云南大学木霁虹教授的说法:有七条主干道。且并不限于“中国西南地区”:川藏茶马古道,滇藏茶马古道,青藏(甘青)茶马古道,甚至还有通往缅甸,老挝,不丹,尼泊尔和印度的“国际线路”(滇越古道)。
稍有历史常识就应知道:这些所谓的“古道”大多是因地理及历史原因“自然形成”的,并非规范化的“驰道”或“官道”。大致走向应是可信的,却很难有严格的线路标定。从这个意义上,如今遍布西南各地的茶马古道“遗迹“,“古驿”更多体现的只是旅游价值。
茶马古道的交易项目~既有“以茶易马”的官方版“茶马市”,也有“以马驮茶”(当然还有各色货品)的民间版“山间鈴响马帮来”。
茶马古道的交通工具~并不限于骡马,也有骆驼(甘青),舟楫(川藏),溜索(滇藏)甚至肩挑手扛(川藏)。
茶马古道不仅用于“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是军事的,政治的:在中原王朝很长时间里,“马”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并非民间所能轻易拥有:老子出关骑的是“青牛”,“公车上书”书生们坐的是牛车,连陪小媳妇一路晃回娘家都是小毛驴。
茶马古道绝非仅是“民间商贸通道”~从北宋至清初(元除外)官方对茶马交易的地点,数量,价格甚至货源都有严格规定,更有相应保障措施(如始于宋代的“茶引”制度)。茶马交易被严格控制,违规交易等同走私,严惩不贷。据闻朱洪武为此连自己的女婿都没放过。
至于说到“茶源之争”,则同样有历史与政治原因:
普洱与宁洱~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云南省思茅市更名为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请注意一下“”这个年份!那一年~全中国“为普洱而疯狂”,那一年~现在的普洱市(原思茅市)从现宁洱县(原普洱县)手中抢来一块金字招牌。可惜几个月后…
普洱与易武(西双版纳)~详情细说非常复杂。简言之:
普洱也曾是茶区,但声名其实源于清中晚期这里曾是普洱茶的集中交易地,甚至“普洱茶”也是由此而得名;
易武因茶质而被认识,因进贡而立功受奖,因炒茶而被“再认识”,因“马帮进京”而声名大噪!
顺便提一句:当年易武茶之所以被作为贡茶“瑞贡天朝”,一方面是因易武(曼撒)为古六大茶山核心区之一,有一定代表性。同时还有一种可能:易武茶本身具有“甘甜,柔顺”的特点,入口既香且润。这种滇青茶(即所谓“生普”)更接近绿茶,容易为清宫接受。如果当时谁敢将“老班章”送进紫禁城……估计早就人头落地了。(班章为王,易武为后)
江河之源的认定原则一直存在着“河源唯远“还是“流量唯大”之争?这其实与“茶源”的论争似乎道理是一样的。
清茶一杯笑谈茶马~因为茶叶会“说话”!
“绿野安家”与我们同在!
编辑:小V
点击以上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好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jt/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