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玳瑁 > 玳瑁的形状 > 西北姓氏研究凉州晋昌唐姓述略
当前位置: 玳瑁 > 玳瑁的形状 > 西北姓氏研究凉州晋昌唐姓述略
自即日起,西北姓氏文化研究微平台《西北姓氏文化研究》栏目将连载西北姓氏文化研究 成果:《凉州[晋昌]唐姓述略》。该部姓氏文化专著由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地名与姓氏文化专家委员会学术顾问、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武威凉州文化研究院名誉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陈有顺先生考据、编著。
(接上期《凉州[晋昌]唐姓述略》(3)》)
帝尧启绪,唐叔振封
——凉州(晋昌)唐姓述略
(甘肃武威陈有顺)
五、唐氏家谱序跋、家训
(一)唐氏家谱
1.《唐氏世系谱序》
唐氏出自姬姓帝尧,初封唐侯,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至夏后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刘累裔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公。其后,更封刘累之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祀。其地唐州方城是也。后之子孙因以为氏分晋楚。有唐睢者,为魏大夫;其孙厉居沛邑,初从沛公起丰,以左司马从征,封门邱侯,主子共;共生朝;朝生靖侯;靖侯生夺侯,尊元鼎中,坐酎金失侯,生中郎将蒙;蒙生羌;羌生侍御史贲;贲生大司空珍;珍生会稽太守瑁;瑁生丹阳太守翔;翔生二子:曰固,曰滂。滂为尚书、仆射,生刑部司马琼;琼生泰山太守台;台生晋右将军、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彬;彬字檽宗,生四子:曰嗣,曰熙,曰桎,曰歧。嗣为广陵太守;歧为征虏司马;熙为太常,娶凉州刺史张轨女,永嘉遂居凉州,生辉;(辉)字子产,仕前凉,为陵江将军,徙晋昌,主七子:曰伯廉,曰仲冥,曰威,曰季贤,曰幼贤,曰孝达,曰季扎。威为永世令,生宏;宏为西凉武威太守,生三字:曰瑶,曰偕,曰谘。偕生永,仕北朝;谘生瑞,任北海太守,遂居焉。瑶生契;(契)字永福,封伊吾王,生二子:曰褒,曰纯之,粹为太原太守,生令世。(令世)生灵芝;(灵芝)为尚书仆射,封温国公,生邕;(邕)为尚书令,生鉴;鉴为雍州太守,生俭;(俭)字公约,任唐礼部尚书、天策长史、封莒国公,生六子:曰嗣宗,曰松龄,曰蒙,曰同人,曰嘉会,曰善识。嗣宗生二子:长曰某,次曰荣。荣生二子:长曰启;次曰桂芳,为黄门侍郎。(桂芳)生凤仪,为萧州从(?);(凤仪)生燕桂,任尉氏令;(燕桂)生次;(次)字文编,为中书舍人,德宗时,因遭谤黜,十年不迁,作《辨谤略》三篇,宪宗见而善之,命学士沈师傅(即沈廪师)再增十篇,号曰《元和辨谤略》,生三子:曰魁,曰扶,曰持。魁生三子:曰彦谦,曰彦熊,曰(讠+咸)。彦谦为晋、绛、阆、雍四州刺史,号鹿门先生,生二子:曰特,曰休复。休复徙居钱塘,其后散居会稽、江陵、南昌、婺州、淳安,讳洵,讳介、垌、恪、震、淑问、义问、庚、顺之,皆其裔孙也。特,字卓群,由进士,历官至浙东观察使,乾符间,缘黄巢僭号,与夫人韩氏因家杭城,生四子:曰宗长,曰宗远,曰宗庆,曰宗定。宗长为剡令,家于邑之土块,生二子:曰婆看,曰婆吉。婆吉生大变;大变生二子:曰文益,曰文成。文成徒居新昌之棠洲,其后散居蔡峰、真诏、王庄、仙岩、王广、秀峰、前竹、顾东、后吴、扁石、央畏、胡卜、竹岸等地,皆其裔也。其后本[有]经历长沙应相,父子以武略,屯聚乡兵,捍寇一方,佐明太祖迅扫胡元,定鼎金陵,封武略将军、佥都元帅;方,由岁进士,历官至山东按察司佥事,夫人丁氏守节赴溺,事载县志,大夫黄璧、大司马何鉴皆赋诗旌之;重详,文林郎;寿腴、季珏,俱迪功郎;季禄、德茂,俱千户;日初、均、常录,俱司教儒学;德显,总百兵;穹祖,杭州万户;奉祖,镇抚羽林;百才,运粮万户;百英,主簿;武缘,百清、原禄,俱经历赣州;琦秀,御史大夫。是为先世出处,行谊、仕宦、分徙之详也。尝念吾祖宗传绪既远,支分派别恐其久而成紊,故录而叙之,使知祖宗之所由来,衣冠文物、朱紫荣显之盛,有如此。为子孙者,当有所感发兴起,思以继继承承于不坠云耳!
时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八月吉旦
二十五世孙庚星朝廷谨识
2.民国版《古浪唐氏家谱》序(依据影印见整理)
河源发于昆仑,浩瀚汪洋逝千秋而不不竭;松本产于徂徕,阴浓苍翠历百世而弥鲜。从可知水有源则流长;木有本则枝茂。亦犹祖有德则后嗣昌;宗有功则族属繁也。倘不详其里居,序其支派,虽云庆衍螽斯,祥呈麟趾,则肯人之德,永世之功,几与菅蒯同腐,奚能与河山并寿哉!是以累代创垂之由贵戚兴废之机至。今朗日星者,悉赖史臣勒诸简编,书于玉牒,传之天下后世,历历如绘尔。然治国者,赖有史而世系足徵;即齐家者,亦贵有谱而宗派不至溷淆耶。谨考唐氏和戎巨族也。溯厥渊源,系出陶唐氏,舜封尧子丹朱于唐,子孙以国为氏。其后族繁户大,散处他邦。自汉晋唐宋以讫民国,其间高人奇士、硕彦鸿儒,或名冠瓊林,身列槐位;或胸藏韬略,绩著旂常,蜚英声腾茂实,炳炳麟麟,出人头地者,不胜枚举。岂第贡樹分香,膠庠驰誉,脍灸人口哉!稽其始祖讳自和,万历三十二年宦遊陇上,由千侯擢任凉州镇左守府,家于南营坊。三十八年,荐任西大通游击,在官十八年。至崇祯元年,解任回凉。前清康熙五年宾天。子二:长君元、次君爱。爱子二开基植基,寄藉武威。元子七,名讳叙后,因云礽繁衍,遂分隶于古浪县属之胡家镇、长流、西山、三坝等处,永建乃家焉。世守耕读,躬持勤俭,迄今已十一世矣。兹有嗣孙国杰、甫子兴学,名庆西,精敏夙具,孝友性成,允迪前光,善继父志。感霜露而追远,读蓼莪而思亲,欲緜荆川世泽,綦穷其源,曾振桐圭家声,因探其本。自时厥后,嗣弥昌而德弥新;族愈繁而功愈著。致令荐时食者,礿禘尝蒸竭其诚,陈宗器者,蘋蘩蕴藻尽其礼。堂下之玉樹森森,阶前之兰芽茁茁。于万斯年后,孝子慈孙亦知祖德之纯厚,宗功之彪炳。以致后嗣之鹊起,蝉联永绍箕裘于勿替,光增门第于靡涯也已。遂赞曰:
钦维唐氏,德泽孔彰。支繁族巨,长法其祥。
伟人杰士,累出班行。建家西蜀,宦遊五凉。
寄藉古邑,各居一方。耕读为业,莫敢或荒。
勤俭孝友,闾里宣扬。门第清高,世继书香。
舜五先生,秉性至刚。词严气正,无偏无党。
仲嗣汉三,遗训不忘。曾恢先绪,允迪前光。
克开厥后,百世流芳。
前补博士弟子员、现任泗水堡第三区国民学校教员万青氏,眷弟李林选鞠躬撰并书。
民国版《古浪唐氏家谱·序》影印件
3.《甘肃省唐汪川龙眼堡汉族一支唐氏家谱家谱序言》(唐占虎撰)
民族之源,文明昌盛,家族之根,枝繁叶茂。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尊祖敬宗,编修家谱。乃我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也乃我中华子孙之崇尚美德。唐汪川唐氏始祖唐仁祖,字寿卿,元朝翰林学士(辛丑,公元年)。仁祖逝世后,被追封为洹国公,赐谥号为“文贞”。始祖姓氏的传承与汉化过程十分清楚,奠定了华夏唐姓的一个新族源。在元朝推行管理等级森严的民族政策之形势下,始祖以出众的才华,过人的胆略,高尚的品德,功盖群雄,建功立业,深得大元朝朝廷的认同,实乃不易,功德无量。唐汪川唐氏开基祖显武将军(名待考),乃为洹国公仁祖之后裔。开基祖在元朝元顺年间,官职为武散官:显武将军,从四品。掌管护道,保障军需物资转运,镇守现甘、青、宁一带,号称白马将军。在元末(),开基祖沿照元朝“驻军随处入社”之政令,选择定居唐汪川。开基祖德高望重,忠厚仁慈,建庙建祠,敬祖敬神。六百五十多年来,天道酬勤,繁荣昌盛,子孙绵绵,家族震震。
......
(文多不录)
公元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世孙占虎立序
4.《永登满城复兴村唐氏家谱志》(1-2)
(1)民国十有四年十月吉日追述曰,广观家传三代祖考形影图者,原系音容宛在。人子不忘其亲,当思木本水源,常存追远之念也。木无本而枝不荣,水无源而流不长。如我唐古特氏,原籍蒙古人也。随清太祖入关,驻防凉郡。于嘉庆年间,移驻庄浪。是影曾祖妣者,乃移驻以来三世祖妣耳。其侧髫龄玩弄狮犬者即十一祖姑也。翁讳金安,字静斋。妣戴佳氏,承袭云骑尉之职。所生子十女一,家法严森。训导诸祖父名宦满堂,书香永继。传遗今代,奕叶瓜瓞,子孙绵绵。
今有不肖曾孙,桂森聊志颠末,俾后辈得晰。唐氏第三代祖妣,影图讳号并妣之姓氏以及贻谋世功崖略是为志。
唐氏第四代曾孙桂森重裱叩志
(2)天地纲常文道载于经,古今治乱之迹详于史,家庭本源之绪注于谱,谱之关系重大矣哉。
如我唐古特氏,原籍辽东长白山人氏也。自我始祖义,从清太祖入主中国,率领八旗满蒙子弟,兵卒分驻各省,命曰:驻防建筑城池。其号召曰:满城。属于甘肃省者有三,曰宁夏,曰凉州,曰庄浪。驻于此城者曰:庄浪满城。或俗谓平番满城。
承袭两替,虽不云簪缨相望,亦即谓仁宦光荣。高祖讳曰:富兴阿,曾祖讳曰:全安。承袭世职,享受祖父血汗勋劳。曾祖考之:为人持家严肃,教子有方,训导诸祖父光前裕后,扬名流芳。三祖父讳曰:荣毓,粗通翰墨,熟谙武功。官授佐领衔职,如列文级黄堂四品。五祖父讳曰荣秀,翻译满文,熟读五经,官授理事厅职任,可与刺史同衔。六祖父讳曰:荣敬,弓矢迈众,武略超群,职授六品俸金。七、八祖父讳曰:荣昌、荣耀,奉调平凉府城出征殉难,位列昭忠祠堂,春秋享受祭祀,大、三、四祖父充兵习武,卫民保国。九、十祖父,少亡无志。十一祖姑,配嫁名门,从清素著传遗,现在子孙螽斯延庆,瓜瓞绵绵。
谨将我唐古特氏入关以来,始祖以及高曾祖,考本源世功宗派流支之绪,细注于谱,俾后辈洞悉明了唐氏家庭始末大略,是为序。
第六代孙唐桂森薰沐书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春正月黄道良辰敬志
(二)唐氏族规、家训
1.《唐氏家训》
敦孝弟
父母之恩永世不忘,惰肢纵欲,致冻蚀父母之忤逆之子,天理不容;至于兄弟,同气异形,须休戚相关。勿听妻言而伤骨肉,勿争家产而弃手足,斯兄弟蓊而父母顺矣。不孝与不弟相因。若族内有不孝不弟之子,本房不得隐瞒,赴告公祠,治以家法,如再不悛,共同鸣官究之。
笃宗族
书先睦族,礼重敬宗。虽别派而分支,实同原而共本,宜推乃祖乃宗之意,常念一家一姓之亲。置义田以赡贫穷,思留奕叶;修家谱以联疏远,爱及云福。务期永息争兢,须要长关休戚。
和族党
五族为党,五州为县。人有亲疏,概给之以温厚;事无大小,皆处之以谦冲。毋因小失微嫌,遂至耗财结怨。庶相资相让,共成姻睦之淳风;无仵无争,长享盈丰之福泽。
睦夫妇
良缘素缔,佳偶天成。整服如宾,何曾之风流宛在;下妆答拜,樊英之雅范犹存。雨泽降本阴阳和,斯言可信;家道成由夫妇睦,此语非虚。宜鼓琴而戈雁。
肃内外
人之亲疏有异,门之内外攸分,亲者严,疏者宽。或男或女,固以杂坐为耻;非丧非祭,犹以授器生嫌。嫂叔姊妹之伦,贵词严意正;绣阁厅堂之地,宜掩面低声。惟家庭无秽污之行,斯族党有清高之誉。
崇节俭
天之生财有限,人之支用无涯。丰熟难期,漫诩篝车满足;骄奢易入,毋令钱谷空虚。衣服不可过华,惟求蔽体;饮食无容厚味,止取充肠。须流福泽于将来,更惜勤劳于往日。成由节俭,败由奢。
谨交游
诗歌伐木,易系同人。谈笑少良朋,渐染致身心之累;往来多好友,切劘为学问之资。闻香闻臭攸分,须严所入;为漆为丹有别,务审所藏。尚其注意端人,切莫攫情败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择婚配
礼垂合体,诗咏好逑,果是佳儿择配;须求淑媛,如玉娇女,相攸必选才郎。高门可结朱陈,宜详谱牒;薄族堪联秦晋,勿计聘仪。要严良贱之分,莫启参商之局。结坏一门亲,遗误三代根。
时嫁娶
男思有室,女愿有家,毋使衍期。古人壮岁是期,或生旷怨,今世童年为则,每损元阳。须裁礼制以适仪,毋逐俗流而逾限。
重祭嗣
丰姿虽古,木主犹存。卜日而启寝堂,宜严洒扫;因时以陈品物,务备丰隆。具醉兴歌,勿俾抱馁而之痛;莫衍致咏,尚其尽如在之诚。须追我列祖精灵,勿视为后人故套。
修家谱
祖宗择土金邑,创业之甚广,唐姓之渊源弥长,恐就湮于此际!故修谱于今时,我既修辑维殷,尔其珍重常看。藏诸柳箧,勿令硕鼠之伤;熏以芸香,莫共虫鱼之饱。
2.唐氏家族治家格言与诚堂家训(清同治十三年《唐氏族谱》载)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俾美妾娇,非闺之福,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怪舛,立见消亡,勿恃势利,而凌孤寡。
勿贪口腹,恣杀生灵,怪僻自恃,悔误多必。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匿恶少,久必受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
因事相争,忍让三思,恩惠无念,受恩莫忘。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人有喜庆,不可忌妒,人有祸患,不可欣心。
饱暖平安,是为清福,温良恭俭,到处春风。
器具质而洁,瓦缸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误,居家戒争讼,争讼则终凶。
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妆,嫁女求佳婿,勿索重聘礼。
居家务期质扑,教子要有义方,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要忘形。
事业盛于诚信,伦常本于心性,学业警于浮华,万事废于懒惰。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阴施淫盗之谋,不得为人。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求职业,修心术,何患饥寒;贪财色,乱人伦,必贱身命。
兄弟叔侄宜分多润寡,长幼内外要法肃词严。
弟兄以仁让为主,正家以夫妇为先。
私欲去而聪明始开,念头善而是非分明。
唐氏子孙,戒之勉之!
刘尔能(-),男,汉族,古浪横梁乡上条子沟村人。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武威县县长、县委书记、武威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年1月1日因病去世,自发为其送葬者达千人。享年73岁。刘尔能以清廉勤政闻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曾为他题词“刘尔能治水”。
唐寅书画作品系列欣赏
下期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ly/1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