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天在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他说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
曾经在某一段时期,很多人拿戴眼镜这事当作一件感到自豪的事情,认为眼镜的厚度反映出一个人学识有多渊博,而如今我想一定没有人会这样想了,因为连几岁的孩子都开始带上了近视镜。
有句话怎么说“你不懂近视的痛,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50米外雌雄莫辨,米外人畜不分”然而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没有发明眼镜之前,,那些凿壁借光的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的呢?
古代人近视风险低
重庆的一家养生研究所所长张贵文在查阅了大量古医书后发现,虽然很多医学著作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均记载了多种眼病,但是唯独没有近视的相关资料,只有清代的《医宗金鉴》上记有一例。
这样看来古代会不会真的没有近视?
那当然不是!
跟现代相比,古代近视的人非常少,这个是当时的大环境造成的。
01近视是富贵病。
古时候读得起书的人不多,即使读得起书也都在白天看。只有家庭条件好的才能在晚上点油灯看书,所以近视=有钱人。
这就要简单的说一下照明的发展史,先秦时期大多用动物的油脂作为燃料,又叫“脂烛”后来又用过蜂巢中的蜜蜡作为燃料
举个例子,北宋时期秉烛每条价格文。根据当时的物价,10文钱可以买到12.5斤粮食,也就是说一条秉烛可以换斤粮食!按照一晚烧3根来算,秉烛夜读一晚上就要花文,大约1斤粮食!一般人烧不起啊!
02古人写字用的是毛笔,比较长。
这样的好处就是,人们在写字的时候眼睛距纸的距离就会比较远,客观上也能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03古代的读书人大多家境清贫
在读书之余,还要抽空干些农活。每天保持一定的户外运动,也能有效预防近视。
虽然我们不知道李白近不近视,但欧阳修那可是一个真的近视眼。
南宋叶梦得在《石林燕话》卷十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这里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欧阳修得了近视,看书十分困难,所以只得让别人读给他听。
白居易、杨万里、黄庭坚、陆游这些大家都患有严重的眼疾白居易因此还为自己感叹了一首诗: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既然都有这么多人近视了,
他们除了找个人肉复读机以外
还有什么办法对付近视眼这件事呢?
古人治近视
说实话古人拿近视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们在中医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各种治疗近视的方法,有喝的、洗的、扎的、按的甚至是建立在“神学”基础上的例如用决明子泡水喝,用青皮水清洗眼睛还有用中药熏蒸的。
代窦汉卿的《针灸标幽赋》认为攒竹穴可以治疗近视眼,里面记载了一套治疗眼疾的方法,发展到现在就成了眼保健操。
至于更神奇的治疗方法就很悬乎了,病人行术前斋戒百日,不行淫欲施术当日焚香,沐浴,静待作法犯眼咒诵读后,大喊急急如律令整了这么多没用的你可能要问了。
古人那么聪明就不能弄个眼镜么?
其实古人不是没有眼镜,据文字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武丁盛世就有关于眼病的记载年考古人员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广陵王刘荆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个“眼镜”
材质由水晶和黄金制成,水晶经过精心的打磨成凸透镜镶嵌在黄金圈中间经过考察这个镜片是中国最早的老花镜可以将文字放大四五倍,这也就是说公元67年时中国人就用上了水晶制成的老花镜。此外,在曹操宗族墓、南京北郊郭家山东晋墓中,都曾出土过由水晶打磨制成的凸透镜。
南宋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老花镜的记载当时被称作“叆叇(àidài)”虽然老花镜有了,但还是始终没有找到应对近视的好办法,现在我们佩戴的近视眼镜也就是凹透镜是在明代时期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发明。
眼镜的诞生
我们现在用的近视眼镜的雏形普遍认为是年到年左右意大利人发明的,但这时所谓的眼镜也只不过是将两片凸透镜用铁丝连在一起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在脸上架了两片放大镜。
直到16世纪,为了能让近视的教皇看得清,才发明了凹透镜也就是现在我们佩戴的近视眼镜形式虽然很早就有眼镜片了,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眼镜架直到年才发明出来
由詹姆斯·艾斯科发明了折叠眼镜腿的眼镜框架,而近视眼镜自明代进入中国。以来直到清朝时期才得到发展应用,但当时也大多用于进贡给皇室成员使用。
清朝雍正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眼镜粉!据记载,雍正有各种各样的眼镜,安铜勾水晶镜、安别簪水晶眼镜、牛角钩茶晶眼镜、牛角簪水晶眼镜、玳瑁圈茶晶眼镜等几十种不同的眼镜。
直到顺治时期已发展为一副眼镜只需要几分钱就可以购买,发展到现在眼镜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新鲜玩意。
如今我们不仅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眼镜、隐形眼镜甚至可以通过手术等方式来矫正近视。
你可能还感兴趣这些哟:
一条用久了的毛巾是怎么 你的?变丑只是 步……
垃圾分类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别笑!广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有一种梗叫“腿梗”!夏天腿脚凉的人,心脏不会太好
艾叶加一物,专治颈肩腰腿痛!用2次就不疼了,超有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ly/1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