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753196.html东吴的海洋航运相当发达。除了造船业,东吴还开辟了多条近海和远洋航线。其中就有从建业出长江口,傍东海、黄海到沓津(今大连旅顺附近)的通往辽东和朝鲜的航线。孙权时期,东吴船队密集往来于这条航线上。对辽东的经略是孙权主政时期的重要外交内容。辽东政权的第四位君主公孙渊在向曹魏的上表中说:“臣父康,昔杀权使,结为雠隙。”可见在第二位辽东君主公孙康时期,孙权就对辽东展开了外交攻势。但是公孙康没有接受孙权送上门的好意,继续奉行靠拢曹魏的政策,杀了孙权使者表忠心。这才有了公孙渊当政时用这件事来向曹魏邀功。
但也正是在公孙渊当政时期,辽东大力推行亲东吴、在魏吴之间牟利的外交政策。《吴书》记载,公孙渊上吴王孙权表文中说:“前后有裴校尉、葛都尉等到辽东,向我宣读圣旨。我派遣下人恭送上使回国。”这表明在年孙权称帝之前,东吴和辽东之间就有了正式的外交联系。这一次公孙渊接受了孙权的好意,并且派出了回使。只是史料缺乏,我们难以想见当时的详细情形。孙祥伟的研究认为,公孙渊表中的“裴校尉似乎就是后来的校尉裴潜”。裴潜先后随同周贺、张弥多次出使辽东,熟悉辽东情况。最后裴潜随太常张弥被公孙渊杀害。
孙祥伟的研究还透露出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公孙康死后,他的儿子公孙晃和公孙渊都还很小,所以弟弟公孙恭接替为辽东太守。公孙恭病弱无能,难以治国。当时魏国“听幽州刺史、东莱太守诳误之言,猥兴州兵,图害臣郡”。在国家危难时刻,公孙渊政变夺取了叔叔的位置。据说孙权的使节当时正在辽东。东吴使团在公孙恭那里得不到任何外交成果,于是挑拨公孙渊篡夺叔叔的位置,以便吴辽联合。公孙渊两次和东吴使节接洽,还共同筹划了政变事宜。公孙渊最后在年将叔叔公孙恭关押,取而代之。因为幕后的这一层关系,公孙渊即位后就遣使与东吴通好。
孙权刚称帝的黄龙元年(29)五月,派遣张刚、管笃出使辽东。当时东吴已经完全巩固了与蜀汉的联盟,共立条约,平分天下。这是东吴争夺天下的表现。嘉禾元年()三月,孙权又派遣周贺、裴潜出使辽东。九月,魏将田豫在中途截击东吴使团。东吴船队遭受重大损失,周贺在成山被杀。同年十月,公孙渊派遣宿舒(校尉)孙综(阆中令)回访东吴,向孙权称藩,并献上貂马等方物贡品。尽管使团遭受重创,孙权还是非常高兴,给公孙渊加官晋爵。
公孙渊的主动称藩让孙权得意扬扬,决定大封公孙渊为燕王,引以为北方藩属,共击曹魏。第二年()三月,孙权派遣太常张弥为正使,协同许晏、贺达等人出使辽东。年的东吴船队规模最为庞大,人数过万,旗帜盖海。船队携带了大量封赏辽东君臣、与辽东展开贸易的财宝和商品。这一次孙权估计是搬动了国库,寄予了极大希望。
孙权的决定遭到了朝臣的普遍反对。得知东吴组织大型船队去辽东封赏、贸易的消息后,当时被贬到交州的虞翻认为辽东异常遥远。听说辽东使团来到东吴,自求属国,这些都尚不足取信。现在我们动用大批人力财力去求购马匹,既不能为国家获利,而且可能毫无所获。”结果,东吴使团的遭遇比虞翻的预言还要糟糕。公孙渊并不想完全向东吴靠拢,反而相送上门来的东吴使团和财富举起了屠刀。他将张弥、许晏等人的首级传送洛阳,悉没东吴兵资珍宝。
但是也正是因为此事,东吴使团意外地打开了对朝鲜半岛的外交。当时吴国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四人从被囚禁地逃亡,到达高句骊。四人假称是东吴来结好高句骊的使节,受到了高句骊国王的信任和接待,并被礼送回东吴。孙权在辽东遭受外交失败后,将对东北的外交重点转移到了朝鲜半岛。
嘉禾四年(),孙权派遣使者谢宏、陈恂(中书)出使高句骊,封高句骊国王为单于,赏赐衣物珍宝。谢宏使团到安平渡口(今鸭绿江入海口)的时候,先派遣校尉陈奉前去见高句骊国王。当时的高句骊国王名叫宫,正收到曹魏幽州刺史魏讽的命令,要求他逮捕东吴使臣以表达忠心。陈奉事先侦知此消息,连忙中途退回安平渡口。宫毕竟不敢得罪魏吴两方中的任何一方,就派遣主簿笮咨、带固等人去安平,与谢宏使团相见。谢宏将高句骊来访的三十余人当场扣留,作为人质,逼高句骊表态。宫于是向东吴使团谢罪,并献上数百马匹。谢宏将诏书和赏赐物品托笮咨、带固带给宫。但是因为谢宏使团的船只很小,只装载了八十匹马就回东吴了。
景初元年(),曹魏终于与公孙渊摊牌,辽东和曹魏开战。公孙渊在巨大的压力下希望与东吴重修旧好,求得吴国援兵。孙权旧恨未了,本不想施以援手。但大臣羊騷劝谏道:“不可。我们不如厚待辽东,派遣奇兵出击曹魏。如果魏国讨伐失败,而我军远赴,义盖万里,有恩于辽东;如果辽东失败,而曹魏也遭受了我们的首尾夹击。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出小力收大成的好事。”孙权闻言,也想在曹魏和辽东之间扮演第三者角色,于是就给辽东使者开了张空头支票,答应出兵支援,让辽东坚守抗魏。孙权遥相增援一二。辽东最终还是被曹魏吞灭。
赤乌二年()三月,孙权派遣使者羊衔、郑胄和将军孙怡去辽东。这次东吴的目的完全是冲着掠夺人口物资去的。东吴使团击败了曹魏的守将张持、高虑等人,虏的多名男女回东吴。郑胄曾经参与过两年前东吴对公孙渊的救援行动,但辽东未等援军到达已经被曹魏打败了。郑胄最后升迁到了执金吾的职务。
东吴对辽东和朝鲜半岛地区的外交行动,是在战略上牵制曹魏的一个重要步骤。东吴希望引辽东为盟友,但没有成功当吴辽关系破裂时,东吴转而联络高句骊来牵制辽、魏。尽管其中有反复,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对于南方更遥远的三韩来说,东吴对其有模糊的认识,并可能有所掠夺。曹魏是相当在意东吴在自己背后搞的这些小动作的,对东吴与辽东关系的进展感到不满与不安,因此屡次兴兵拦截,消耗了相当的实力。
孙权与辽东和朝鲜半岛的交往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进行贸易。辽东和朝鲜半岛经济发展程度低,对相当发达的江南多有需求。东吴之所以看重与东北方向的贸易,是因为辽东盛产良马。因为东吴缺乏马匹,而马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东吴曾经向中南半岛方向筹集马匹。曹魏曾派使节用马匹求购南方的珠玑、翡翠、玳瑁等珍宝。东吴大臣纷纷认为曹魏傲慢,且珍宝贵重,不答应。孙权却说:“那些珍宝都是我用不着的,用它们可以得到马匹,何苦不和曹魏交易呢?”东北虽远,但只要能够获得马匹,东吴也愿意前往。东吴外交的确带有贸易目的,而江南与辽东的经贸往来多多少少会促进东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文章由百家号作者原创撰写,未经允许,切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zz/1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