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
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只分形制不分朝代。我国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服,它有着非常复杂的服饰体系,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汉服主要的形制,从整体来认识汉服。
关于汉服的误区。
汉服一直是中国主流服装,“唐装”不是唐朝的服装。汉语、汉字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语言文字,汉服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主流服装。“汉服”虽因“汉朝”而得名,但它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的服装主流。中间尽管历经变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领右社,上衣下裳”的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所以,它始终是我国的传统服装,而不仅仅是汉朝的服装。西方国家把中国的“国学、称之为“汉学”,不是仅仅指“汉朝之学”,我们的汉语、汉字也不仅仅指汉朝的语言文字。
唐朝的服装仍然是以汉服为主流。时下流行的“唐装”,是借鉴了满清马褂而临时“设计”出来的,有唐之名而无唐之实。
长按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maoa.com/bdzz/3277.html